台語散文照講 mā 是表現文體正 pān ê 文類:呂美親 ê〈搬徙〉gia̍t 造第二人稱(第一人稱 ê 變體)「自反」ê 口氣,kā「旅行」原型 kap「(反)鄉愁」ê 老主題寫 kah put-tsí-á 有才情 koh 蘇派;王昭華 ê〈過橋,咱來轉〉處理「過橋」、還鄉 ê 人生儀式,mā 是另類旅行「鄉愁」(歸真)論述。2 篇 ê 風格相對無像〈春天佇內籬仔唱歌〉hiah 正 pān。編者吳正任講 tsit 篇「出土語詞」奇巧,lán tuè-tshuì gia̍t 稱「出土文體」:〈春天佇內籬仔唱歌〉tài tsi̍t-tsuí 江湖 khuì;nā 斟酌 ka 讀,ē-tàng 發見作者 sái-lāng--ê,tsiâⁿ-tsē lóng iá 是 pō͘-pîn 有 leh īng ê 語詞、活 ê 字音。「出土語詞」ê 講法雖然無 sǹg「剉 kui 欉」,mā 未必然;「出土漢字」無 tiāⁿ ē khah準--淡-薄,是值得進 tsi̍t 步去檢查 ê 所在。
文學史 ê「前線」,另外 ē-sái ka 解做運動場上台語文學 ê 大色文類――台語詩。海翁版總共選 9 首:柯柏榮 ê〈赤崁樓的情批〉套書信體裁 kap 擬人法;尤其是擬人法,個人認為是台語詩人 ài 小心使用 ê 手路,上好改以暗喻、換喻(synecdoche)、借詞(metonymy)來交代人 ê 感官「移情」kap 認知。
施俊州
好詩 lán tsiah káⁿ lia̍h-lāu
A. 摘〈台語文學史 ê「前線」:海翁版《2007台語文學選》短評〉(台文):
台語散文照講 mā 是表現文體正 pān ê 文類:呂美親 ê〈搬徙〉gia̍t 造第二人稱(第一人稱 ê 變體)「自反」ê 口氣,kā「旅行」原型 kap「(反)鄉愁」ê 老主題寫 kah put-tsí-á 有才情 koh 蘇派;王昭華 ê〈過橋,咱來轉〉處理「過橋」、還鄉 ê 人生儀式,mā 是另類旅行「鄉愁」(歸真)論述。2 篇 ê 風格相對無像〈春天佇內籬仔唱歌〉hiah 正 pān。編者吳正任講 tsit 篇「出土語詞」奇巧,lán tuè-tshuì gia̍t 稱「出土文體」:〈春天佇內籬仔唱歌〉tài tsi̍t-tsuí 江湖 khuì;nā 斟酌 ka 讀,ē-tàng 發見作者 sái-lāng--ê,tsiâⁿ-tsē lóng iá 是 pō͘-pîn 有 leh īng ê 語詞、活 ê 字音。「出土語詞」ê 講法雖然無 sǹg「剉 kui 欉」,mā 未必然;「出土漢字」無 tiāⁿ ē khah準--淡-薄,是值得進 tsi̍t 步去檢查 ê 所在。
文學史 ê「前線」,另外 ē-sái ka 解做運動場上台語文學 ê 大色文類――台語詩。海翁版總共選 9 首:柯柏榮 ê〈赤崁樓的情批〉套書信體裁 kap 擬人法;尤其是擬人法,個人認為是台語詩人 ài 小心使用 ê 手路,上好改以暗喻、換喻(synecdoche)、借詞(metonymy)來交代人 ê 感官「移情」kap 認知。
B. 摘〈2006台語文學(創作)概述〉(華文):
2006 年林文平出了第二本詩集:《時間的芳味》(台北:百合文化,10 月),收 2002-06 年間作品、加上 1 首早年華語詩台譯,共 32 首詩。跟首本詩集《黑松汽水》(2001)比起來,《時間的芳味》設喻更加精準;簡單說,林文平的台語詩脫胎自詠物詩格局,算得上台語詩人中比較能抓住物象關係邏輯的一位:〈荖濃溪短句:淺流〉、〈清閒兩首:溪邊春夢〉、〈動―計程車―靜〉、〈因為愛〉、〈情批〉、〈人間快門〉,加上其他玲瓏完整的詩作數首,設喻之外隱隱然觸及譬事的向度;詩人當進一步思考敘事的可能,將詠物技巧提領到人生故事編寫的層次。
2009 21 10 月
柯柏榮
2009 21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