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 painting by Seraphine Louis)
【花開花落】(素樸藝術家Seraphine Louis的故事)
Movie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K_qugNHCM
那些畫,都是我想說的話…
1912年,42歲的天才素人畫家,薩賀芬路易,其貌不揚的她平日隱身在杜佛夫人家當女傭,閒暇時陷溺在繪畫世界。她從自然和生活擷取繪畫素材,獨特的舉動處處橫溢過人的藝術直覺。
一天在杜佛夫人晚宴上,致力提倡「素樸藝術」的德國著名收藏家—威廉伍德,偶然驚見薩賀芬的畫,就在眾人唾棄她的畫作時,伍德卻決定將薩賀芬的畫全部買下來,並鼓勵她繼續發展繪畫才能。得到了伍德的賞識,薩賀芬更加努力作畫,積累作品。
一戰爆發後,伍德被迫逃離法國,拋棄薩賀芬。然而戰時,不論經歷多少困難,薩賀芬都不曾放下畫筆,一直默默持守對藝術及伍德的愛。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與薩賀芬重逢、再續前緣。但成名後的薩賀芬,卻開始瘋狂,漸漸迷失自我…
關於電影
薩賀芬路易,一位綻放在戰爭背景的法國素樸派畫家,在【花落花開】中拾起畫筆揮灑她的絢爛生命。本片由馬丁波渥斯執導,由法國凱薩影后友蘭達夢露詮釋。電影上映時,還同步展出薩賀芬的畫展,吸引了許多法國民眾和藝文界人士的共襄盛舉,一同欣賞薩賀芬帶來的視覺饗宴。
故事發生在世界大戰之前,一個離巴黎不遠的小城鎮桑利斯。薩賀芬是個獨來獨往的中年婦女,平日幫傭,下工就畫畫。她喜歡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裡親近大自然,因負擔不起畫材費用,她便從生活週邊取材,收集土壤、動物的血,甚至搜括教堂燒融的燭脂來製作顏料。
友蘭達的精湛演技恰到好處地再現薩賀芬那難以理解的行徑,她表現出來的不受拘束,就像她畫作那般繽紛多彩,而片中呈現的薩賀芬畫作,都是裝飾在世界知名館廊的經典之作,例如巴黎的馬約爾美術館(Maillol Museum, Paris)、尼斯的國際素樸藝術館(Museum of Naive Art, Nice)。
歐路奇圖科飾演的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在影片中與薩賀芬維持一種難以言喻的優雅關係。偶爾他是純粹的藝術愛好者,有時是學者、師長、朋友或經紀人。兩人的關係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但薩賀芬仍留在被遺棄的小鎮,夾在戰火和驚恐之間持續作畫,即使經歷極端困頓的時局,她依舊守護著自己的單純信仰。
【花落花開】以樸素的視覺風格訴說了一則愁美的故事。編導以恬淡的田園氛圍交纏無情的戰火背景,藉由薩賀芬獨到過人的手筆與天賦,吸引我們進到她溫柔、寂寞的畫中世界,領略她短瞬人間、卻恆久存在的燦亮火花。
關於「素樸藝術」
何謂「素樸藝術」?
「素樸藝術」根據法文Naifs而來,英文稱之Naive Art,意指純樸天真的藝術,也被稱為「現代原始藝術」。這種藝術天生自然、原始純真,創作者無師自通,不受既有的藝術法則束縛,風格自由獨特。通過作品的展現,觀者可以直擊創作者的心靈世界,從中洞察人性的本質。
背景起源
「素樸派」並沒形成一個團體,是評論家為方便稱呼而如此命名,也有人稱之「二十世紀的早期畫家(Peintres Primitifs)」或「二十世紀的原始畫家」。他們是一群業餘的藝術愛好者,對於開展新的主義毫不關心,所以不像印象派那樣有群體藝術運動,因此也不把繪畫當做職業看待。
他們坦率天真、隨心所欲,以直覺將他們思緒所及、觀察到的事物畫進畫布,處處充滿天真浪漫的魅力,瀰漫著原始的詩意,在人類與世界之間存在著最自然樸素的交流。
素樸藝術的推廣,以銳眼的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 1874~1947)貢獻最大,尤其他發掘了有「二十世紀素樸藝術之父」之稱的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讓世人從而認識素樸藝術的撼人力量,並使其他幾乎被忽略的素樸藝術家-薩賀芬路易、路易維凡、安德列波希安、凱米爾邦波瓦等人的偉大作品得以受到世人的關注。
作品特色
素樸派原始純粹的藝術形式,在近代的藝術領域裡以新鮮的姿態獨樹一格。他們無師自通、技巧單純,描繪形態獨特,畫面的空間感並非我們習慣上的認知;他們自發性強、坦率直接,詮釋題材膽大不受拘束,相較於學院或古典畫派,反展現了一種童稚的清新感;素樸畫作的裝飾性高,專注所見的視覺現象,對入畫的人事物刻畫細膩,筆觸明顯,畫面生動多變,用色活潑,同時又富滿情感,有時描繪宛如田園詩般的景物,卻隱約含有悲劇性的遺憾鑿痕。
畫派分布素樸畫派不只侷限於法國,也在地中海沿岸發展迅速,如南斯拉夫和希臘等國家。此外,在格魯吉亞、匈牙利,和一些中南美洲國家也出現了素樸藝術的蹤跡。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薩賀芬路易(Seraphine Louis, 1864~1942)、路易維凡(Louis Vivin, 1861~1936)、凱米爾邦波瓦(Camille Bombois, 1883~1970)、多明尼克培洛涅(Dominique Peyronnet, 1872~1943)等人。
關於薩賀芬路易(Seraphine Louis)
9月2日生於瓦茲河畔奧維爾(Arsy-sur-Oise),薩賀芬路易(1864-1942)是一位法國素樸派畫家。她的父親是名鐘錶匠,母親是牧羊女,她的童年在學校和牧場之中渡過。自1882年起,薩賀芬便長居桑利斯(Senlis),成為畫家之前都在幫傭做苦力。
1905年,據悉就是這一年薩賀芬的守護天使「獻聲」告訴她要開始提筆作畫。她的純敬虔誠,讓這些「天使之聲」伴隨她的創作之路直至生命盡頭。薩賀芬的作品於1912年由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發掘。當時伍德搬到桑利斯,薩賀芬正好負責打掃他們的房子。在一次晚宴上,伍德偶然在鄰居的房子看見一幅蘋果靜物畫,卻意外發現,這幅令人驚艷的畫作竟出自於他們的清潔婦薩賀芬之手。於是伍德買下薩賀芬的全部畫作,並鼓勵她持續畫出更好的作品。
薩賀芬從未受過正統的繪畫訓練,生活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她唯一的靈感來源是教堂的彩繪玻璃。她的作品多以富生命力的奇幻葉花、羽毛、水果等重複的裝飾性圖案為主,偶爾瘋狂地點綴睫毛和著火的叢林,強烈大膽的配色反映了薩賀芬的心境和夢想。
薩賀芬的畫家生涯非常短暫。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伍德被迫離開法國,薩賀芬遂躲在自己的世界用創作渡過戰爭。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搬到香提伊(Chantilly),當他參觀桑利斯之友藝術社在市政廳展出的畫展時,他再次發現薩賀芬的畫作,並下定決心支持她成為畫家。為了方便薩賀芬工作,伍德定期提供她畫具和財力上的支持,在他的賞識與資助之下,薩賀芬的畫作漸漸受人矚目。
1930年,在薩賀芬首次參與素樸派畫展的3年後,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伍德的財務狀況岌岌可危,無法再購買她的畫作。薩賀芬最後陷入精神錯亂、被害妄想的幻覺世界,被安置在一間精神病院裡。即使她的作品展出、賣出,伍德都無法與她見面告訴她實情。雖然伍德向外宣稱薩賀芬在1934年的時候過世,但事實上她一直活到1942年12月18日,始終形單影孤。
1945年,薩賀芬死後3年,在伍德的推動下,在巴黎的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薩賀芬終於有了她自己的第一場創作個展。
關於威廉伍德(Wilhelm Uhde)
威廉伍德(1874-1947) 出生在一個資產階級的大家庭,是個德國作家、藝評家,也是藝術史上的大收藏家和藝術史家。伍德在學時主修法律,但在前往義大利佛羅倫斯學藝術史後眼界大開,1903年決定搬到藝術首都巴黎,以便更親近藝術。
來到巴黎後,伍德迅速在左岸拉丁區的圓頂咖啡館(Le Dome)成為德國藝文圈的核心人物。慧眼獨具的他是最先收藏畢卡索和布拉克畫作的人物之一,並在蒙帕那斯區(Montparnasse)為他們辦過畫展;他更是兩位立體主義大師的摯友,畢卡索在1909年曾用多視點的立體變動筆法畫過伍德的肖像:《Portrait of Wilhelm Uhde》。
伍德的名字和20世紀巴黎最著名的前衛藝術是分不開的。在他的藝術追求之路上,很快便發掘素樸藝術代表人物,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高度創新的繪畫潛力。
1912年伍德搬到了桑利斯,因緣際會之下驚見薩賀芬的畫作,便鼓勵她繼續發展繪畫天份。除了薩賀芬,伍德對路易維凡(Louis Vivin)、凱米爾邦波瓦(Camille Bombois)、安德列波希安(Andre Bauchant)等畫家的作品深深著迷,並給予大力支持。他曾說過:「他們(素樸藝術家)代表的意義,不止於表現事物的外貌,而是體現超然形上的宇宙真實。」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伍德被迫返回德國,他的收藏品被剝奪分刮到法國各處。直到1927年,伍德回到了法國,再次遇見了薩賀芬。
1928年,伍德在巴黎策劃了素樸藝術展,參展的除了有盧梭和薩賀芬外,也包括了波希安、邦波瓦、維凡等素樸藝術家的作品。伍德稱這些素樸派畫家的作品為「現代原始藝術」。為了讓這些充滿創意驚奇的素樸畫作給更多人看見,伍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推動,貢獻良多。
1938年,伍德被德國剝奪公民身份,財產被法國沒收作為他的藝術商朋友卡恩韋勒(Kahnweiler, Daniel-Henry)的收藏。伍德晚年隱藏在法國西南部渡過戰爭,死於1947年。
伍德終究還是實現了自己對薩賀芬的諾言。1945年,他在巴黎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為她辦了一場個展,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薩賀芬用生命血淚畫出來的驚奇。
導演手札
就在第一次看到薩賀芬獨特的畫作後不久,我讀了她的生平,頓時腦海充滿許多畫面。我想像,她坐在自己狹小房間的地板,絞盡腦汁調配神秘的素材顏料,就像服從某種偉大力量那般,全心致力於她的藝術。
我隨即想到【巴黎我愛你】中友蘭達夢露展現的獨特吸引力,她那充滿魅力的雙手、雙眼,和她的嚴謹和高貴,我認為透過她,可以捕捉到貫穿薩賀芬一生那難以置信的力量。
為了確認我的直覺,我在開始架構劇本之前去了友蘭達鄉下的家裏和她見面。我們從未見過彼次。那時她在花園忙著,我帶了一些薩賀芬的複製畫和相關筆記,告訴她薩賀芬的故事。
當我描述完整個想法時,友蘭達睜大她的眼睛(她已經是薩賀芬了),用一種奇異的眼神看著我,輕聲細語地說:「我喜歡!」
這便是【花落花開】這部電影的肇始。
整個劇本的寫作過程以友蘭達為中心。她是一股驅力,每次會面我都被她的熱情所吸引,她和角色形成了一種完美的結合。記得某天稍晚的時候,我帶著以薩賀芬的肖像速寫為封面的劇本去見友蘭達,卻驚訝地發現,她簡直就是薩賀芬本人!友蘭達的靈活多變比我預期的要來得驚人。
當我開始寫作,我漸漸感受到,薩賀芬質疑了所有我相信的事物。她那堅忍、毫不妥協的生活方式,讓我嘗試捕捉大自然乍現的靈感,反映藝術家的使命和責任。我希望電影本身也是不妥協、純粹和簡潔的,盡可能像薩賀芬和大自然那樣坦裸相見的崇敬關係。我不去操弄誇大荒謬的部份,我想藉由薩賀芬的視野,透過她的表情、留白和竊竊私語來展現一種無形力量的存在。
當故事看似難以發展的時候,我便圍繞著薩賀芬與伍德的友誼建構整個故事。伍德是第一個真正看見薩賀芬潛質的人,並自始至終無私地支持著她;他的角度是有趣的,我常思考為何像他這樣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會願意為了一個出身微薄、信念樸素的勞動婦女付出那麼多;而薩賀芬的行為模式與發跡歷程也是非常不可思議,這些都是我想在影片裡傳達的部分。
我們必須進入薩賀芬的藝術,進入她的痛苦和不快,經驗她為了成就偉大藝術而陷溺的強烈召喚,體會她慾望指涉的昇華,甚至融入她的秘方材料,這樣我們才能了解那無形的恩典與慈悲;而就是那樣的力量,引領她進入了瘋狂的綺麗世界。
演員介紹
友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飾演 薩賀芬路易)
1953年2月27日生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雙魚座的友蘭達夢露生性夢幻勇於挑戰,是個劇作家演員同時也是編劇和導演。原先畢業於戲劇學校的她,卻跑去小學當老師,教了幾年書後,又決定轉行演戲。1982年的時候,友蘭達自編自演一齣舞台劇而被法國新浪潮大導演安妮華達(Agn `es Varda)發掘,從此轉戰大螢幕。
1989年,友蘭達和知名的喜劇演員製作電視喜劇短片【Les Deschiens】而深受法國民眾愛戴,在劇中她飾演一名舉止瘋癲的文藝青年,逗趣形象成了法國人民心目中的喜劇戲精。
友蘭達的演出大部分以喜劇為主,例如【愛蜜莉的異想世界】中思念丈夫的公寓管理員,和【巴黎我愛你】中渴望真愛的逗趣小丑。友蘭達也擅長感性演出,她在【心如潮湧】(Quand la mer monte, 2004)一片中精湛的演技,為自己贏得2004年法國凱撒獎影后的殊榮,這部影片也是她與吉爾波特(Gilles Porte)一起執導,同時為她奪得「最佳初次執導獎」。在【花落花開】中,友蘭達飾演神秘純粹的素人藝術家薩賀芬,細膩純熟、層次豐富的演技,展現出凱撒影后的氣勢與實力。
歐路奇圖科 Ulrich Tukur(飾演 威廉伍德)
1957年7月29日生於德國海德堡,歐路奇圖科是一位演員和音樂家。1977年歐路奇中學畢業以前,他都在漢諾威附近渡過。高中時他到美國波士頓當交換學生時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安柏伍德(Amber Wood),之後與她生了兩個女兒。當他們兩人仍在約會的時候,歐路奇順利服完兵役,並開始到德國圖賓根大學(Tubingen university)學習德語、英語和歷史。
歐路奇平時兼差當個音樂家賺外快,因緣際會之下被人發掘。很快地,他便對演戲產生極大的興趣,並在1980年的時候,在斯圖加特(Stuttgart)國立音樂和表演藝術學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u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學習戲劇表演。在學期間,意外得到米歇爾韋爾霍文(Michael Verhoeven)的電影【Die Weise Rose】(1982)的演出機會,這是他的電影處女作。
1983年,歐路奇畢業後在一家海德堡的劇院從事表演工作。1984年,他被德國有名的鬼才導演彼得查德克(Peter Zadek)相中,事業有了大突破。從1985到1995十年間,他是德國國立大劇院(Deutsches Schauspielhaus)的院聘演員,1986年更被德國劇評家評選為年度最佳男演員。期間他也接演過許多電影,像是耳熟能詳的【索拉力星】(2002)和【竊聽風暴】(2006)。【花落花開】中的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由德國出生的歐路奇飾演起來更顯得格外貼切。
自1999年以來,歐路奇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卡塔琳娜約翰(Katharina John)便一直生活在義大利威尼斯的Giudecca島。
編導介紹
馬丁波渥斯 Martin Provost (Director and ScreenPlay)
1957年生於法國的布勒斯特,馬丁波渥斯在7、80年代是個活躍的演員,曾參與過數十部電視影集和電影的演出。在習慣了鎂光燈的生活後,馬丁決定退居幕後,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奉獻給電影創作,於是開始不間斷地撰寫劇本,並把握每一次的執導機會。在這之間他不但涉足小說創作,也執導舞台劇,之後則專注在短片創作和劇本寫作。
1997年,馬丁推出了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Tortilla y cinema】;2003年,他自行編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Ventre de Juliette, Le】榮獲了法國亞維儂電影節Prix Tournage獎項的殊榮;2008年的最新作品【花落花開】是他從事編導的第三部劇情長片,劇中描述了法國樸素派畫家薩賀芬路易傳奇的一生,展現了馬丁細膩獨到的創作觀點,敘事手法雋永柔婉,刻劃之深令人動容。
Director:Martin Provost
Screenplay:Marc Abdelnour, Martin Provost
Starring:Yolande Moreau, Ulrich Tukur, Anne Bennent, Genevieve Mnich
Country:France | Belgium
Language:French | German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