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戰線聯盟

【題目】三論高中古典詩文必須全部選錄與台灣人文風土有關的詩文! ——論一首描述台灣人最熟悉的風景詩:〈入日行〉!

●巍大、壯麗、優美的台灣●

【題目】三論高中古典詩文必須全部選錄與台灣人文風土有關的詩文!

——論一首描述台灣人最熟悉的風景詩:〈入日行〉!

◎宋澤萊

在台灣,要看到夕陽西下的壯麗景象並不困難,尤其是住在台灣西岸海邊的人。這種壯麗的景象緊緊緊跟隨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只要我們在夕陽西下的時候,站在海邊,我們就能重溫這一幕大好的風景,這個風景就好像是台灣人多數人生命裏的一個被凝固了的背影,成了我們最美的夢,可以攜帶到天涯海角,具有無比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要問:在描述台灣的古典文學詩文中,也有台灣夕陽的壯麗描寫嗎?答案是:有的!

有一首叫做〈入日行〉的古典詩,高踞在台灣古典詩文的頂端,發出燦爛的光輝,光照千里,引人驚嘆。可是並不是許多研究古典詩文的學者都看過的,即使看過,大概又會認為它並不是描述中國大陸的風景,在匆匆一瞥,就把它忽略了。

這首詩是如何壯麗地描述了台灣的落日呢?筆者把原文列在底下,並且附上筆者的翻譯,讓我們更能看出它的壯麗無限。這是1705年﹝康熙年間﹞來到台灣的官員孫元衡所寫的詩:

【題目】日入行

【文言原詩】

赤嵌東山高萬丈,金方溟漲天為池。羲和駕馭火鞭疾,霞車虹靷來何遲!未旰登臺望蒙谷,虞泉下掬臨崦嵫。是日天海明無翳,冉冉崇蓋觀火輪漸低光轉近,與海鱗甲交離離。初沒半輪如合璧,神芒百道兼千絲。驪珠既墮萍實隱,九瀛化冶金鎔時。踆鳥戢翼不我與,燭龍低首焉能為。陽氣接戍便灰死,暡曚晻曖曖徒逶迤。

巨浪翻光忽騰沸,萬烽並舉邊人疑。谽呀豁閜舒長影,爚爚震震焚其逵。烈燄烘雲煩煆鍊,洪爐煮海還蒸炊。佛國明燈不知夜,神丘火穴良可窺。燊燊應符再中瑞,輝輝擬見連珠奇。空中長繩逝欲挽,河上杖策行當追。戈揮三舍戰未已,射落九馭蘇來隨。西隅白虎其宿昴,功成宜退胡相稽。長留山頭少皞語,天目未閉諸神嬉。佇立荒臺蓮漏下,燋煙滅盡星光垂。

憶昔山東登日觀,峰頭道士能狂癡。天雞一唱呼我起,巖巒遠接扶桑枝。金柱紅盆耀溟渤,三山隱見浮蛟螭。大地光明杳何極,夢魂往往親重曦。焉知落拓滄洲外,斷蓬卻逐西傾葵。生死浮沈吁可怪,寸心炯炯無人知!

【白話翻譯】

赤嵌城東邊的高山高萬丈,西邊的海潮漲起海如天。駕駛太陽車的神一向來得急速,晚霞的車子卻如此姍姍來遲。傍晚登上高台看落日的地方;夕陽逼近西山,彷彿被海水捧住。這一日,海天光明,沒有陰翳;在矗空的高樓上看太陽西奔。當夕陽的火輪子漸漸低沉時,會變成更靠近吾人,終於與海中的波浪交織成一片明亮的光輝。然後,在沉沒半個輪子時,就變成能合起來的半邊璧玉,放射百道神奇的光芒,更加上千條的細光。等到夕陽完全墜落隱沒的時候,就是海洋鎔金完畢的時刻。聽說,這時居住在太陽裡的三足鳥也要斂翅,毫無辦法;照耀天下的燭龍也低下頭來,自感無能。又據說陽光到了下午七時到九時,就宣告敗死;日光從此昏暗,徒然逶迤而拖沓。

不過,就在此時,巨浪突然沸騰起來,反射光芒;彷彿萬枝烽火高舉,引來戍兵猜疑。西天好像山谷洞開,放出雲彩;迅猛耀眼的光芒焚燒所有的前路。猛火開始烘烤西邊晚霞,烈焰的火爐烹炊海水。此時,大地彷若那明燈常燃不知夜晚的西方佛國;又如神的祭壇、火的巢窟,值得觀賞。火勢猛烈應驗了吉祥的兆頭,在火光中好像看到五星連珠。此時,空中好像放下長繩,想挽救夕陽的墜落;又好像夸父逐日,不想使太陽走失。在天地明暗的交戰中,好像有個魯陽公揮戈阻擋太陽西墜;又像后羿射落九個太陽,卻還獨存一個。西方七星的昴宿,此時已經功成身退,不再相爭。任誰都知道:光明留在山頭,西方的神少皞氏就可以說話;太陽光未完全消失,諸神還可以嬉戲。我佇立在荒蕪高台的鐘漏下面,等到太陽的光輝完全消失,星光低照下來,才離開。

還記得昔日,我在山東觀賞日出,山峰頂頭住有一個狂癡的道士。雞一啼,就叫我起床看日出;山峰可以接到日出的扶桑。忽然,光柱與紅日照耀滄海;似乎可以看到傳說中的蓬來三山與游行的蛟龍。大地的光明遙遠無極,我在夢中還往往想親近這種珍貴的場景。哪知道如今我流落到滄海之外,如同斷根的蓬草在這裡看夕陽。人生裡生死浮沉的這些事都是很值得奇怪的啊,但是不論如何,我心裡面還是有一顆炯炯的太陽,這是我可以確定的。

這首詩是316年前【康熙44年】來台的清朝官孫元衡的作品,當時他被皇帝派來台灣,肩負甚重的工作。儘管他對來台這件事充滿恐懼,懼怕葬身台灣海峽,但最後還是赴任了。他先當台灣府海防同知﹝正五品官﹞的職務,專管海防補盜之事,是一種武職,官階等同知縣,駐紮的地方大概就在今天彰化二林海邊。1706【康熙45年】,46歲,這一年,他撰寫了《赤嵌集》卷二的詩作,在卷二裡,「魔怪意象」的書寫非常喧囂,以〈裸人叢笑篇〉書寫台灣平埔族的詩作最令人震驚,詩的境界彷彿是個神魔的異世界,這一年,除了仍擔任台灣府海防同知之外,又兼攝諸羅縣縣令,算是諸羅縣第九任的縣令。在職期間,提倡文教,捐俸建文廟大殿,也建了義學,置縣學學田,又建諸羅縣署,很有建樹。1707【康熙46年】,47歲,這一年,於台灣府海防同知任內兼任台灣縣的縣令,撰寫了《赤嵌集》卷三的詩作,這一年的夏天到冬天,台灣大旱,糧食欠收,孫元衡招商運米,以濟民飢;同時又報請減免賦稅三分之一,抑制米價暴漲,嚴緝走私,都做得不錯。1708【康熙47年】,48歲。這一年,撰寫了《赤嵌集》卷四的詩作,詩作出現了大量的台灣動植物的描寫,很有台灣采風味道,顯見他已經比較能用一般庶民的眼光來看台灣,在這一年的夏天,他得知自己升任山東東昌府知府﹝正四品官﹞,到了冬天,搭船離開台灣,前往山東赴新職,解除了他對台灣的所有恐懼。1710【康熙49年】,50歲。在山東東昌府任內,刊行了自己的詩作,即是赴台以後所寫的《赤崁集》四卷,計360首詩。

這首詩是描述落日時分,他登臨台南赤崁樓上所見的夕陽風景。詩按照時間的順序分成了兩段書寫。

前半段書寫整個金黃夕陽向西沉落的情況。當它接近海平面時,就與海水交織成一片光亮;然後寫夕陽沉落了一半,變成半邊的碧玉,放射出神奇光芒;然後寫夕陽終於完全沉落到海平面之下了。

後半段則書寫被海水與雲彩所反照的夕陽餘暉。就在夕陽完全沉落海平面後,翻騰的巨浪突然反射了夕陽的餘光,西天頓時洞開,放出雲彩,彷彿烈焰烹煮著海水,火勢兇猛,使西天成為長明的佛國,氣象萬千;終至於夕陽的餘暉完全不見,跟著天際完全暗下來了。

在文章裏,作者使用了神話中的眾神、怪物來做比喻,一下子出現了駕著火馬車的羲和神;一下子又出現了揮戈止日的魯陽公;一下子有出現了射落太陽的的后羿;一下子又出現了太陽裏的三足鳥;一下子有出現了人面蛇身的紅色燭龍……。文章就變得更有動感、更加神奇,讓人目不遐給。

像這種文章,只要我們念一遍,就很難忘記。原因當然是作者的高明修辭技巧活化了夕陽景象,能使景象長佇讀者心田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夕陽西下的風景常常出現在台灣人的身邊,只要好天氣的黃昏時,站在西邊的海灘,這種景象就會出現在眼前,這是如何緊緊跟隨在我們生命的周邊風景啊!它能提醒我們是一個在島嶼長大的子弟,能告訴我們故鄉是如何地壯闊、美麗!這種文章永遠不嫌太多,因為它是我們生命裏能發出萬道光芒的風土!

令人感嘆的,超過一個甲子以上,台灣的高中課本少有這類的古典詩文,課本的古典詩文都選錄非關身邊的台灣風土的文章,甚至故意放置了遙遠的中國大陸的北方古代風景,要生長在副熱帶或熱帶的台灣子弟努力去揣摩那些不曾見過的風景,所得的結果就是使國民教育脫離現實,精神就落入一片的虛無或超現實中,永遠成不了一個台灣人。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唐朝詩人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曾寫了〈江雪〉一詩,常常被高中國文課本的編選團選錄在課本裏,內容是這樣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像這樣的一首詩,據說是柳宗元被貶到湖南永州當官時期所寫的作品,到底這一首詩是不是寫永州的風景很難斷定,因為湖南永州已經是非常南方,是不是有這種冰天雪地的風景很難斷定;但是它一定可以指涉中國北方的風景。其實它並沒有更多的風景,只不過是一片的冰天雪地而已,最多只加上一個垂釣者,主題是「孤獨、自憐」罷了。但是為什麼編審團非要將這首詩選錄在高中國文課本裡,還要學生研究、背誦、考試呢?其目的無非是要台灣的青少年培養對中國北方風土的遐想而已,當中也許還有向台灣人誇耀中國雪地風景多麼「壯美」的那種難以言說的目的。不過,對於台灣的青少年而言,它帶來的負面效果極大,首先是混亂了自己的鄉土認知,或者沖淡了自己所見的熱帶、多彩、燦爛、壯麗的鄉土所見所感,以為自己生長在中國北方,慢慢遺忘了自己本土的視覺與感受。另外當然是這首詩所顯露的「孤獨、自憐」的情緒非常乖張,對於正在成長的青少年而言並非是正面的。對於培養青少年成為壯碩的、活潑的、正面的未來台灣青年,這首詩具有不小的殺傷力,但是已經被成見所綑綁的編選團永遠不會有這種警覺性!

筆者的意思是:編選團必須回到台灣的風土來選錄古典詩文。首先我們比較〈入日行〉與〈江雪〉這兩首詩後,馬上會發現前者是豐富的,後者是貧乏的;前者才是真正的壯美,後者卻是空虛哀美的;前者是活耀的,後者是寂滅的;前者是一種開放的,後者是一種冰封的。針對青少年所需,我們立即知道前者更適合拿來教育青少年。那麼,為什麼不捨棄〈江雪〉,選錄〈入日行〉呢?

再者,〈入日行〉是屬於台灣風土的,深達台灣人認知的根本;而〈江雪〉是中國北方風景的一撇,遠離台灣,可有可無;尤其是世界上的雪景到處都有,在教育上何必一定要執著於那種孤寂的雪景,對於青少年的健康又有何用處呢?

最後是攸關台灣人的美感培養問題。筆者曾經接觸到許多的藝術家,當我問他們:「何者是台灣真正的顏色?」他們幾乎都答不出來,只能回答我說:「不曉得,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們還在探求。」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人能真正知道台灣的顏色是甚麼。我因此感到非常地驚訝。既然他們不曉得甚麼是台灣的真正顏色,那麼他們如何能畫出或拍攝出台灣的作品?他們的回答反映了他們在視覺上已經受到嚴重的混淆,並且在年輕時代已經呈現一片混亂,使他們失去了對台灣表色的真正認知。其實,台灣的色彩再簡單不過,像〈入日行〉這首詩裡所呈現的熱烈、燦爛、光輝、大紅、大金、大黃的顏彩,就是台灣大自然色彩的一部分,這種富有生命的活力顏色就是台灣真正顏彩的一部分,怎能說不知道台灣的真正顏色是甚麼呢?!

因此,「高中古典詩文必須全部選錄與台灣人文風土有關的詩文」並不是口號,這麼做,台灣的未來青少年才能認識真正的台灣,也才能變成真正的健康的、實在的、美麗的台灣青少年!

【深夜小聽歌】

請聽看台灣著名的高雄「西子灣夕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Q_UEJ6hMD4&fbclid=IwAR2lA3aAacv...

檢視次數: 462

意見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

© 2024   Created by 胡長松.   管理小組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