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戰線聯盟

語族∕民族認同 kap 平埔認同策略


去殖民、解構 kap 台語文化建構論:
1980 年代前期黨外雜誌 ê 台語文化論述


3.2.1 語族 ∕ 民族認同:「福佬」、「河洛」之爭


台語文化 ê 危機、台語節目 kap 廣電政策 ê 問題,分別對應 tī 《語言論集》ê 第 3 輯(「方言與文化」)kap 第 4 輯(「電視與方言」);林進輝所認知 ê「台語 ê 使用限制」,kap tsit 2 大問題 lóng 有牽連。Ē-sái án-ne 講,tsit-tsūn ê 在野筆手大概有表達出語言 kap 文化構連 ê 論述視野 kap 位置(語言文化論,Fasold[1996: 3-4] 所講 ê nationalism 語言立場),m̄-koh 文章字面一--來無超越中國 ∕ 台灣雙認同結構;二--來,mā 無質疑華語文、華語文化在台 ê 主導(宰制)功能、地位 kap 角色,所以親像 tsit 類 ê 族群(語族)「主體」論述,並無 tsiâⁿ 做台灣民族文化論 ê pān-sè,後手自然無表現出正名邏輯 ê 運動內涵。另外,有關廣電政策 ê 反對論述,tī 論者為台語節目請命 ê 同時,創設台語專業電視台 ê 聲音已經出現,是 khah 特別、hō͘ 人 ē ǹg ê 眼界①。

Lán 講「正名邏輯」主要 ān tī 語言、文化做為手段 kap 目的合一 ê 台灣文化思考,tse tī 本章附錄 7.1 tsiah-ê 篇目內底,ē-sái 講 iá bē 出現。舉《論集》ê 2 篇文章做例,thang 講連 kuân-kē 位階 ê 認同雙結構 to iá bē 棄 sak,beh 講 siáⁿ-mih 正名邏輯--leh:石吟 ê〈不要忽視口傳的文化資產〉(1983.05.26《民生報》),kā 本土語言當做另類「古蹟」、中國 ê 文化資產,要求文建會 ài 積極保護;「方言」是文化、是藝術,「在提倡國語聲中,若附帶條件要消滅方言,或降低方言的層次,就等於直接殘害中國文化」(1983:115)。Kap 巫永福 ê 態度一致,石吟 mā 強調客語 kap「閩南語」ê 古音 té-tì,認為客、台語 lóng 有保存漢語 ê「語言精華」、「數不盡的文化素材」,是傳家 ê「至寶」;khah 特殊--ê 是 i the̍h 英國做例、建議 tshui-sak 雙語教育 kap「方言文學」、「地方文化」,mā 贊成客、台語 ê 社會教育 kap 學校教育。(112;115)巫永福 ê〈河洛人談台灣話〉(1983.07《台灣文藝》83期),koh-khah 是 1 篇「根」(root,m̄ 是route)ê 論述,代表台籍作家 tsit-tsūn ê 反對言論(黨外聲音)訴求漢文化「古典」根源 ê 論述策略,ē-sái 講是本土派「肯定」殖民統治以外,文化論述「異化」ê 現象之二。巫永福(1983a:189;1983b:125)稱:

現今復興中國固有文化的口號很響亮,但什麼才是中國固有文化呢。當然語言文化是最重要的一環,因語言之後才有文字,以表達其感情及思想,並充實社會生活的需要。所以有文字之後乃產生了音樂、戲曲、詩歌、文學、史書、哲學、美術等的發展而提高了民族生活的品質。因此語言有其固有的歷史性特質,乃使布袋戲、歌仔戲、南管等都不能以其他的語言來代替演出。

以上是作者鼓吹「河洛論」、「有音 tō 有字」論述 kap 漢語、漢人「正統」認同所 hē ê 結論,台灣∕中國 ê 文化認同雙結構原在,kiau 台語文運動後出 ê 策略主張 mā 有某種重度 ê tîng-tha̍h。是講,巫論「tshuē 根」ê 視角、內涵,tī 台語文運動 ê 前脈絡,引 tshuā 出--來-ê、khah 有歷史代表性 ê「時代情結」是戰後台語語源研究傳統,甚至kan-na 是違反音韻學理(無「科學」)、無現實意義 ê 語源「常識」kap 漢族認同 niā-niā,對發展台語現代書面語(台語文、台語文學),ē 造成某種程度 ê 阻礙 kap 混亂②。M̄-koh tse kan-na 是(文字化)「技術性」ê 問題,iá m̄ 是巫論「正名有 khih」ê 根頭。

王育德有 1 篇文章專門 leh 探討「福佬」、「河洛」之爭 kap 語源學研究 ài 有 ê基本智識問題,mā 順 suà 批判許極燉 ê「甌駱論」③:〈漢字のアリ地獄〉(落入漢字的陷阱:「福佬」、「河洛」的語源之爭,李淑鳳翻譯),《台灣青年》295-296 期(1985.5/5-6/5),收 tī《王育德全集 8:台灣與研究卷》。筆者引李淑鳳翻譯 ê 版本:王育德講 I 讀巫永福 ê〈河洛人談台灣話〉,好親像 tng 頭白日看 tio̍h 鬼。王育德認為:巫永福主張有音 tō 有字「邏輯奇怪可笑」(2002b:189);死 tsiú 巫--姓族譜根源 ê 心態,「一方面輕視狄夷,一方面則以純正血統的漢人自誇。此乃中國人可恥的中華思想」(191);「他[巫永福]所言之物,左看右看都跳脫不了中國人固有的白髮三千丈模式」(192)。扣掉 tsiah--ê khah「質性」、khah 文學修辭 ê 批判,王育德 mā 具體針對「台灣話保留漢語古音」ê 講法,提出 I 個人 khah 理性、反正統、反本質論 ê 見解。④ 反駁河洛論、批判中原「漢族大移民史」以外,王育德 mā lia̍h 許極燉甌駱論邏輯 ê khang-á-phāng。

基本上,「甌駱」論是河洛論 ê 反對論述,強調、突顯 Hō-ló 人∕ 話 ê 非漢人血統 kap 去中原(河洛)根性。在王育德來看,甌駱論「完全顛倒是非」:「相較於林氏[林本元]、巫氏透過中原正統漢族探尋語源的作法,許氏則將目標擺在閩越族身上。自由想像之程度,恐怕不是居住在台灣島內的文化人士所能辦到的,只是這樣的假設若無法成立,就更徒留笑柄了。」(2002b:199)王育德進 tsi̍t 步 kā tsit-lō 認為 ka-tī 是蠻(閩)、是越 ê「認同」版本,kap 1950、60 年代廖文毅臨時政府 ê「混血民族」論⑤歸做 1 類:「不消說,二者皆是信口開河之論。如此這般地胡說八道,將使得加入獨立陣營的台灣人的智能受到質疑。正如美國人和英國人同屬盎格魯薩克遜種族一般,台灣人和中國人是可以同屬漢民族的。更無法否認台灣話和北京話皆屬漢語中的一派。」(200-02)Uì 文脈 kā 讀,某種程度 ē-tàng 確認王育德心內按算--ê顯然是「主觀認同」 ê 建構論策略,以及語類、語族同一、m̄-koh kiau「民族」未必然同一 ê 視角,然後 uì 聲韻學 kap 其他語言學學理來看台語人 iah「台灣人」ê 語類名稱、「族」名 kap 認同策略 ê 問題;主要目的 m̄ 是 beh 證明 kàu-té 是「福佬」、「河洛」iah「甌駱」(i m̄ tsiah ē 認為 pō͘-pîn ê 名頭之爭「落入漢字的陷阱」),而是主張「漢語 tō 是漢語」(甚至漢人 tō 是漢人?⑥)ê 前提之下,台灣主權現狀 kap「殖民」語言政策 beh án-tsuáⁿ 改良 ê 問題:

爭論福佬?或河洛?皆是由於想主張台灣人為漢族的正統,同時這些正統漢族的台灣人所講的語言才是真正的、有格調的中國人的語言。相較之下,他們認為北京話的勢力範圍在華北,長期受戎狄語言的壓迫和影響,樣貌已經明顯地改變成今日的模樣,但結果北京話反倒成為權威的「國語」,台灣話反而淪為方言之流……為了伸張台灣人的權利,高唱「台灣人是這麼純粹正統的中國人」,這難道不像一幅畫著奴隸極欲得到主人的賞賜而跪地哀求:「主人啊!我是如此忠實的僕人呀!」的畫嗎?諸如此類的文章,縱使寫了百萬遍,也改變不了蔣政權消滅台灣人的語言政策。反倒有可能在寫的過程中自我陶醉,相信自己是「正統中國人」,進而產生視獨立運動為叛逆的危險性。(王育德2002b:202-03)

王育德 kah-nā 主張台灣人是漢族、台語是漢語(i 並無否認台語有蠻、越「血統」ê 可能性),án-ne i ê 主張 tsham 「臨時政府」ê 血統 thàu-lām 論,kap hit-pîng ê 河洛論、福佬論、甌駱論、甚至洪惟仁考證 ê「貉獠」論⑦,以及後--來台語文運動者 ê 平埔認同之間,tō ē 產生語族認同(甚至國族認同)策略 ê 張力――王育德代表島外獨派、台文運動者兼語言學者 ê 言論:I tsi̍t 方面支持、贊成透過論述kap實踐「建構」身分認同(台獨事業);另外 tsi̍t 方面,mā 否認、批判河洛論、福佬論、甌駱論(、貉獠論?)ê 文化本質論 kap 漢字思考,án-ne i(lán)beh án-tsuáⁿ 看後--來 ê 平埔認同策略--leh?筆者無法替 i 回答;無 tiāⁿ tse mā 是王育德台獨理論 ê khang-khiah。事實上,河洛論、福佬論、甌駱論、貉獠論 lóng 是論述(discourse)建構(建構論),同時 mā 表達某種程度 ê「本質」、「根」ê 思考邏輯,自然有 in ê 矛盾 tī-leh;重點是,tsiah-ê 論述為怎樣 ē 來 tī 1980 年代 tàu 做伙、變成爭論 ê 議 題?傳統語源學(漢字)研究,又 koh 怎樣 tī 前運動期 tsiâⁿ 做台語文「種籽運動者」致心 ê 主流視野?Án-ne ê「種籽」視野又 koh tī 運動期文字化、語言計畫施實 ê 過程中扮演怎樣正面 kap 負面 ê 角色?關係第二个問題,本文無才調回答;m̄-koh 筆者認為 tsit-ê 問題 nā tsham 初代跨華語作家 ê 類型研究 kap 做伙,是 hō͘ 人 ē ǹg ê 題目。Nā 頭 1 个問題,簡單 án-ne 會:河洛論 tō ká-ná 王育德講--ê 是漢文化正統 ê 爭奪策略,m̄ 管統 iah 獨或者雙結構認同,抵抗戰後大中華體制 ê 動能 lóng 有 i ê 論述制限,mā 難免遭受漢人中心主義 ê 質疑;ah-nā 甌駱論 iah 貉獠論,以蠻(番)脫漢、反國民黨 ê 動機 tsiâⁿ hiáⁿ-ba̍k,koh-khah代表大(tāi)漢、大(tuā)中華文化霸權 tī 1980 年代 hiauh-than ê 起致。是講,無論是河洛論 iah 甌駱、貉獠論,kap 殖民統治肯定論 kāng款,lóng ē 淪落「主體」有 khih ê 論述危機,m̄ tsiâⁿ「正名邏輯」⑧。


註解


①是講,khiā tiàm 運動期 ê 位置來看,創設台語專業電視公共台 ê 提 案 kah-taⁿ lóng iá bē 實現;tī 原民台、客家電視台已經開播 ê 現時脈絡,ē-sái 講是台語族 ê 疼。台語文運動者往往 tī 贊成客語、原住民族語文字化、發展 in ka-tī ê 文學,無條件贊成客家電視台、原民台、客家學院、台灣原住民學院設立 ê 同時,mā tiāⁿ tú-tio̍h 他語族 ê「反對」;像發表 tī《客家》雜誌 210 期 tsit篇,聲嗽 sǹg 是 khah「客氣」--ê-ah:阿豪牯、阿熱姐,〈有條件支持福委會設立〉,《客家》210(Dec.):52-53。以 2007 年發行 ê《客家》雜誌來看,lán ê Hakka 鄉親 leh 論述語言政策、談論語際關係 ê 時,多數以「福佬話」為對象 ê 策略 mā tsiâⁿ 顯明;kap 台語人往往針對華語文發言,tsiâⁿ 無親像。
②譬論講巫永福 ê 另外一篇文章,堅持「tsai-iáⁿ」ài 寫做「知也」、「西北雨」ài 寫「夕暴雨」tsiah tio̍h:巫永福,〈知也不知也夕暴雨〉,《台灣文藝》92 期(1985.01),214-19;王育德(2002a:91-92;2002b:206-07)有批--過。全漢字化 ē 造成台語發展書面語 ê khê-kô kap 混亂,其實用 1 句話――「漢字 kap 台語 tàu bē bā」,tō ē-sái 解決;台灣人 kan-kan-á m̄ 服「理」、甘願服漢字「情」,恐驚 tsiah 是「民間」台語文運動 beh 擴展上大 ê 心理障礙(「官方」實施漢、羅台語文義務學校教育 ē-tàng 解決 tsit-ê 問題,所以 lán tsit 句 m̄ tsiah ē 強調「民間」)。台文界內部 ê 漢字派(包括學者、資深作家、初學者、入門作家),漢字使用習慣 ê tsáng-thâu 有可能來 tī 漢字意識形態(漢字拜物),mā 有可能來 tī 權宜、方便 ê 漢字工具性使用動機。
③1984 年 9--月,許極燉 tī《台灣文藝》90 期發表〈台灣文學需要充實的維生素:泛談台語與台灣文學的關係〉,提出「甌駱」論 kap「台語的台灣文學與台灣文學的台語」ê 口號,mā 主張(台語)至少「局部表音化」、「漢字譯音(借音字)羅馬字化」。
④Tsit 部分請參考王育德(2002b:193-94)ê 講法:「唯有台灣話(福建話)保存了古老的音韻和語法之類的說法,恐屬謬論。既然為同系的語言,不論是北京話或吳語(上海話),不可能沒有傳承古老音韻與語法。這或許是出於主張台灣話正統性、純粹性的心態……就現今的音韻體系加以相互比較,或許可以說,台灣話確實在北京話、吳語、粵語(廣東話)、客家話中最為『保守』,另一方面,北京話則為『革新派』……但不容許做出保守即優秀、革新即落後之類的價值判斷。」
⑤有關台灣人是 血統 thàu-lām ê 民族,王育德引廖文毅《台灣民本主義》(1965.12 出版)ê 講法:「先天上我輩傳承了印度尼西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福建、廣東以及日本人等等的血脈,亦即融合了原住民、漢、和、拉丁、日爾曼諸民族的血統。」(王育德2002b:200-21)有影 1 種包山包海 ê 民族血統論,策略動機 kan-na 想 beh「脫漢」。
⑥王育德言談之間,表達某種程度 ê 漢人中心思想;有 1 篇中篇小說 leh kāi khau-sé,ē-sái 參考:舞鶴,〈思索阿邦‧卡露斯〉,《拾骨》(高雄:春輝,1995.04),200-10。
⑦洪惟仁 ê「貉獠」論,起 khiàn 文章是〈台灣鶴佬語的歷史與音韵結構〉,收 tī 1986 年 9--月印初版 ê《台灣禮俗語典》(台北:自立晚報社),27-42;洪惟仁 tsi̍t 開始(e.g. 洪惟仁[1993/1984/85])tō 無贊成連橫 tsit 路 ê「河洛」論。
⑧主體論述有 khih ê 危機 kāng 款 ē 出現 tī 台語作家 ê 認同策略――平埔認同,只是 tsit-tsūn ê「主體」內容、認同 ê 對象是島內 ê 平埔族(原住民)。胡長松 tī《台文戰線》第 4 期(2006.10)發表 1 篇文章:〈論方耀乾詩裡的自我追尋〉,bat 針對 tsit-ê 問題提出平埔認同 kap 台語(母語)認同「矛盾」ê 命題,因為 i 認為學術界一般認定平埔已經漢化、族語已經消失;客觀 ê「文化形式」(語言)消失--去-ah,beh 怎樣認同?M̄-koh i 並無進 tsi̍t步 提出 tháu 解「矛盾」ê 講法 kap 做法。其實,lán ē-sái uì 王育德 ê 建構論得 tio̍h 啟發(王博士 ka-tī 並無 tah「建構論」、「建構」ê 標頭):國 ∕ 民族認同(身分認同)ē-sái、tio̍h-ài 出自「主觀」意願,m̄-koh mā tio̍h 建構(construct)tī 一定、「客觀」ê 基礎(「Hō-ló」tsit-ê 詞 m̄ tsiah tio̍h īng 客觀、「科學」ê 方法去稽考、m̄-thang lām-sàm tàu)。胡長松 kap 王育德 ê 看法未必然衝突,是講胡好親像 kā 族語當做平埔認同絕對必要 ê「差異(difference)」範疇,所致認為平埔認同、台語 ∕ 灣文學論 lóng 有 in ê 理論 khang-khiah?筆者 án-ne 想:身分認同(identity/s)是根據「客觀」ê 差異(differences)建構--起-來-ê,差異是複數--ê,m̄-nā 語言一項。「有唐山公、無唐山媽」ê 講法,一--來是針對「絕對化」ê 漢族認同;另外一方面,tī 戰後漢認同 hông 收編、tsiâⁿ 做中華認同體制霸權 1 部分 ê 處境之下,「無唐山媽」ê 平埔認同來出現,ē-sái kāi 定位做策略性本質論(strategic essentialism),未必然「沙文」。我想,胡長松前幾年對「文藝復興」提法 ê 建設性意見(2002.03.15 TBTS 97:9-10),mā ē-sái án-ne 來補充。另外,台灣民族論、台灣民族文學 tsīng-kah-taⁿ tiāⁿ hông 批評是本質論、基本教義、沙文。台灣民族文學論者林央敏 ê 著作《台灣民族的出路》(鳳山:南冠,1988)第一章〈我對民族主義的態度〉,對「民族」、民族主義 ê 態度表述,ē-sái kā the̍h 來反駁 tsit-lō 批評,mā 是 lán 思考差異、同一性(identity)辯證問題、去殖民 iah 解構爭論 tsiâⁿ 好 ê 起點。


引用冊目


Âng洪惟仁。1993b。〈台灣話概說〉。《台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初版6 lù(1985.02初版)。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初版部。131-48。(上早刊tī 1984.03.31出刊ê《台灣風物》34.1)
Bû巫永福。1983a。〈河洛人談台灣話〉。《台灣文藝》83期(1983.07):183-89。
――。1983b。〈河洛人談台灣話〉。林進輝編,《台灣語言問題論集》。台北:台灣文藝雜誌社。117-26。
Ôo胡長松。2002。〈胡長松ê批〉(寫hō͘ TBTS主編張秀滿)。《台文通訊》97期(2002.03.15):9-10。
――。2006。〈論方耀乾詩裡的自我追尋〉。《台文戰線》4期(2006.10):11-38 。
Ông王育德。2002a。《王育德全集2:台語初級》。初版二刷。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2b。〈落入漢字的陷阱:「福佬」、「河洛」的語源之爭〉。《王育德全集2:台灣語研究卷》。初版二刷。台北:前衛出版社。185-207。
Tsio̍h石吟。1983。〈不要忽視口傳的文化資產〉。林進輝編,《台灣語言問題論集》。台北:台灣文藝雜誌社。111-16。
Fasold, Ralph. 1996.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 Rep. Oxfold: Blackwell.


PS. 1980 年代中、後期,「漢字無法度完全記述台語」ê 學術主張已經 tsiâu 備;可惜,tsit 項歷史事實,tī hit-tsūn ê 本土派台籍作家、運動期 kah taⁿ(-2009)ê 台語人論述場域,lóng 無受 tio̍h 重視、深化。「漢字 kap 台語 bē tàu-tah」ê 主張對應 tī 戰後台語文字化 ê 歷史,全羅 ê 書寫形式先 mài 講,tō 是「漢羅 lām 寫」ê 形式 tsiâⁿ 做典型。「漢字無法度完全記述台語」ê 論述版本有:1)王育德、鄭良偉:tsit 路是「漢羅 lām 寫」ê 歷史起 khiàn,一般 kí 向:⑴《台灣話講座》(1993.05 tī 島內印華譯本初版)第 24 講〈將來的台灣話〉,發表 tī《台灣青年》38 期(1964.01),主張漢羅 lām 寫;1967 年 kha-tau,海外獨立聯盟 tī《台灣青年》等刊物 tshui-sak「漢羅台灣文」寫作運動(黃昭堂 1994:207;張學謙 2000/TBTS 82:1)。⑵ 鄭良偉 tsit 線,以 1975-79 年台灣語言(文)推廣中心(TTT)發行 ê《台語通訊》、《台灣語文月報》、《台灣論報》為代表(請參考本文第 6 章);tī 島內,鄭良偉 tsit 方面 ê 代表著作是:《走向標準化 ê 台灣話文》(1989.02 初版)、《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1990.01 初版)。2)許極燉(1984)前引文 kap 代表著作《台灣話流浪記》(1988.02.29 初版):Uì 歷史演變來看,許極燉屬後--來 ê 通用派漢羅文 ê 歷史「根源」(筆者無認為是「開基」)。3)1980 年代中、後,tī 島內主張「漢字無法度完全記述台語」,上積極--ê 是 tsit-tsūn 不時 tiàm 黨外刊物發表文章、tsham 人「論戰」ê 洪惟仁;相關論述(包括針對「台語諺文」 ê 講法),收錄上集中 ê 1 本著作是《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1992.02 初版)。論洪惟仁,相關論述發表 khah 早 ê 1 篇是:〈從「阿土伯講古」談台語記述之道〉,刊 tī 《自由台灣》週刊第 8 期(1986.08.04);tsit 篇 sǹg「論戰」回應文,對 lán 理解 80 年代中反制台語文運動 ê「華語漢字」論保守勢力,tsiâⁿ 有參考價值。2006 年 9 月 29 日,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決議通過〈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俗稱「台羅」);10 月 14 日正式公告(台語字第 0950151609 號),論者稱「教羅 POJ、TLPA 整合」。Uì「整合」ê 歷史邏輯來看:參與在內 ê 李勤岸、蔣為文等人代表 POJ 派,洪惟仁是音標派 TLPA(1998-)ê 代表人物;tàu 做伙來想,筆者認為:「整合」是歷史「必然」,整合 ê 客觀基礎之一 tō 是 1980 年代 ê「漢字無法度完全記述台語」ê 學術主張。

檢視次數: 610

胡長松在11:12am對2009 九月 10的評論
我的話好定傷厚矣, 厚甲已經袂記tit家己佇tueh講啥: "胡長松前幾年對「文藝復興」提法 ê 建設性意見(2002.03.15 TBTS 97:9-10),mā ē-sái án-ne 來補充。"
俊州--a, 我是講過啥--ah ?
施俊州在11:53am對2009 九月 10的評論

長松:用掃--ê khah 緊。印象中你有《台文通訊》合訂本,你掀 97 期,批 tō 刊 tī 9-10 頁。Fax 檔,是 beh hōo 無刊物 ê 人看--ê。

Renaissance:revival + rebirth.
Raymond Williams ê terms:residual+emergent culture.

胡長松在12:10pm對2009 九月 10的評論
真勞力。彼時無真知平埔有好寶,烏白tsuann3......過去嘛較重revival的解說,欠rebirth的訴求.
Voyu Taokara Lâu在8:15pm對2009 九月 10的評論
毋管「河洛」、「福佬」、「甌駱」、iah「貉獠」,詞源考證,除了用烏白臆、烏白tàu ê「河洛」,其他--ê 攏無脫離漢語聲韻學、中原史觀 ê 範圍.....tī 方法來講實在有所不足。
施俊州在10:02pm對2009 九月 10的評論

Taokara:你講--ê 有影,中原史觀 ài tàn-thó-ka̍k(or 留 luái 做批判 ê gī-niū),漢語聲韻學、語源研究 ài「有入有出」,先入去內底睏 tsi̍t-ē-á 中晝,tō 好 thang 出門 la̋i(來)tshuē 台語現代文(現代書面語)ê「頭路」(出路)--a。其實,傳統 ê 語言學研究、西 pîng 傳--來 ê 研究方法,ia̍h-tsiá 是 2 路 kap 做 1 路 ê 理論典範,我 lóng 無半 phiat;tsit 方面 ê「建設」,tiāⁿ-tio̍h ài 靠台師大 lín「hit 所--ê」來鋪排--a。

浪人陳建成在1:02am對2009 九月 11的評論
對我來講,看即篇有夠「硬斗」。看到尾仔,意思知影,毋擱毋知想欲回應啥物,煞攏袂記之。
胡長松在1:14am對2009 九月 11的評論
掠一字錯字《王育德全集 8:台灣與研究卷》=> 台灣語研究卷

佮建成兄有同感,愛「正襟危坐」才有法度讀,過程是na看有na看無,茫茫渺渺kana入去淨界....攏愛怪家己平時仔毋認真讀書 :P
施俊州在2:30am對2009 九月 11的評論

2 位有 kā lán gió--tsi̍t-ē,tō tsiâⁿ 感恩--lòo。orz

只是講,lán 平常時 lóng「建構」、「論述」、「再生產」(布迪厄 tiāⁿ īng tsit-ê 詞)、認同(vs. 差異)……掛 tī tshuì 墘、筆尾尖,語詞 ê 基本內涵 suah lóng m̄ 知,án-ne mā 無 siáⁿ 好。

「建構論」3 字 khah tsia̍p 看--ê,i ê 相對詞「本質論」tō 有人 m̄-bat 聽--過。問題是,kìⁿ-nā tú-tio̍h 像廖咸浩 iah 邱貴芬 tsiah-ê 紅頭學者 the̍h「本質論」來質疑台語文學,台文界是 beh the̍h siáⁿ 貨 kap 人 tú-tshuì--leh。寫論文有 i 兩難 ê 所在 tī leh,有機會 tsiah 當面 kap 列位交換 tsi̍t-ē-á 意見 mā 好。

施俊州在6:50pm對2009 九月 21的評論

去 tú-tio̍h 鬼--ah!
我根本無推薦 ka-kī ê「部落格」!

胡長松在11:58pm對2009 九月 21的評論
系統怪怪,攏是我推薦的,suah攏變做作者家己推薦的!

意見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

© 2024   Created by 胡長松.   管理小組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