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戰線聯盟

跨越生命枷鎖—淺談美國詩人 葛瑞格里‧柯索

(Gregory Corso)

 

跨越生命枷鎖—淺談美國詩人 葛瑞格里‧柯索

美國詩人柯索(Gregory Corso)生於1930年, 父母皆為義大利移民,窮困的生活使其家庭產生破裂,母親神秘失蹤,他五度來回不同寄養家庭,父親也從未探望,二戰時,他十三歲,一直流離失所的柯索,只好流浪街頭,夏天睡屋頂,冬天宿於地下道,在紐約這樣的都市,活得像一隻老鼠,他過著奇怪與悲慘的地獄生活,為了生存,他在暴風雪中不得不破門而入民宅,最後累倒在桌上睡著而被逮捕,他也偷過一些不重要的東西,只為求一頓溫飽;然而,他是由這種地獄產生的真正詩人,他後來被迫脫離那種誤受指引,卻成為一種必然的生存而被送往監獄。那年他十七歲,在獄中他最年輕,但不知為何他不是被送往少年感化院,這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極度不公平的,但牢獄生活反而成為他發展生活一件偉大的事。

在監獄中,他未受到青年不成熟的愚蠢意識所困,在獄中,他應付各種人,什麼樣的人都有,但他們都陷入同一命運,但他必須應付這三年坐牢的時間。這段期間,他讀許多偉大的書(註一),並且與許多思想令人驚異的人談話~一些被判處死刑,在牢房等幾年,但終獲緩刑的人。他終生難忘這些談話,其中一人對他說:「你不要在服刑時為時間服務,你要讓時間為你服務。」時間往往很殘酷,柯索卻自認時間對他善意與仁慈。

他以一個自我教育的青年離開監獄,對於人最好與最壞的一面都有深刻的理解,所以關於監獄,他未說過任何壞話,但那並不表示監獄是個好地方,假如它證明地獄存在,那麼它的反面,天堂也應該存在,但那一座天堂究竟是什麼?對柯索而言,那就是詩。

他從來不寫有關監獄與監獄裡的人,他也從來不提自己是監獄詩人,他寫的是外面的世界,因為他很清楚,他出獄後將再度與外面的世界結合。他屬於世界,他不屬於監獄。在獄中,他自我學習,他雖沒有寫作,但也不讓自己囚禁於有形及無形的牢獄中。假如一個人必需爬梯子以到達高處,並且從那一高處眺望,那麼他最好寫他所看見的,而不必寫他如何爬梯子,監獄應該就是這樣的梯子。

柯索是一個自我發現的詩人,他的詩以特有的節奏前進,關切人的處境,他自發性,深具內涵及啟發性的詩給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與政治帶來燦爛的火花,他認為詩人不能是民族主義者,不能只為國家民族寫詩,非發自內心的詩,這對詩人而言是一死敵。

1962年,他三十二歲時已成詩壇 “Beat Writer披頭作家”(註二)學派的中間份子,他出版過四部詩集:”The Vestal Lady on Brattle”(布瑞特的貞節女子), “Gasoline” (汽油), “The Happy Birthday of Death” (死亡的快樂誕辰), “Long Live Man” (人類萬歲),另有一部小說”The American Express “ (美國特快車)。 他經常在海外旅行,也在美國各處朗誦詩,如惠特曼一樣,以個人鮮活的生命力與聲音,使自己的詩成為美國文學重要的一部份。柯索於2001年一月在明尼蘇達州去世,他是一位堅強的生命鬥士,他的傳奇奮鬥史令人感動。

Gregory Corso collected interview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AUQPboUpLU&feature=related


註一:指 杜斯妥耶夫斯基、司湯達爾、雪萊、克里斯朵夫 馬洛 及大量的字典
註二:The Beat writers/Beat generation:refer to: http://www.litkicks.com/BeatGen

檢視次數: 541

顏雪花Catherine Yen在1:34pm對2011 十月 30的評論
Beat poetry: 有譯為"敲打詩", beat 即 beatnik(披頭族),特別指近代美國青年,他們嚮往波希米亞式的生活,尊重個人人格之無拘無束的表現,不為社會習俗所拘.

意見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

© 2024   Created by 胡長松.   管理小組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