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戰線聯盟

【題目】讀孫元衡與李白的古詩有感——論高中台灣古典文學教材必須全盤改變!

  • 巍大、壯麗、優美的台灣古典詩文●
  • 讀孫元衡與李白的古詩●

【題目】論台灣教育部與中文學者怎能對台灣古文的獨特性全然無知?!

——並論高中台灣古典文學教材必須全盤改變!

◎宋澤萊

我們先來看看古代詩人所描述的中國水文與台灣水文的幾首詩,讓我們對於彼此的特點有一些初步的印象:

先來看一看唐朝中葉李白所寫的描寫長江渡口的6首詩,叫做〈橫江詞六首〉。橫江指的是橫江浦,在安徽和縣東南,為古長江的一個渡口。

  1.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

【白話翻譯】人人都說橫江好,但是我覺得橫江地勢險惡無比。這裡能連刮三天大風,風勢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閣那麼高。

2.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白話翻譯】倒灌進長江的海水從橫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經過潯陽。牛渚山從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磯,地勢本就十分險要,馬當山橫枕長江,回風撼浪,船行艱阻。橫江欲渡風波十分險惡,要跨渡這一水之江會牽動愁腸幾萬里。

3.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白話翻譯】從橫江向西望去,視線為橫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長安。漢江東邊與揚子津相連。江中的白浪翻滾如山,如此險阻怎麼能夠渡過呢?狂風愁殺了將要出行的船夫。

4.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白話翻譯】橫江上常有急風暴雨至,洶涌的浪濤能把天門山劈成兩半。錢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來怎樣呢?橫江上的波濤好似連山噴雪而來。


  • 5.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白話翻譯】我在橫江浦渡口的驛館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著東邊,告訴我海上升起了雲霧,大風雨即將來臨。你這樣急著橫渡到底為了什麼事情呢?如此大的風波危險,可不能出行啊!

6.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白話翻譯】橫江之上經常月暈起風,整日籠罩在風霧中,江裡的海鯨東向,百川倒流。波濤大浪一起,聲勢浩大,三山都會被它搖動,橫江水勢湍急,千萬不要輕易渡江,如果輕易而渡,將會有去無回。

〔以上譯文來自網路〈漢語網〉〕

接著我們來看看清朝前期詩人孫元衡筆下的有關台灣海峽的6首連續詩:

1.【詩題】黑水溝
【序】大海洪波,實分順逆;凡適他國,悉循勢以行。惟臺與廈藏岸七百里,號曰橫洋;中有黑水溝,色如墨,曰黑洋,廣百餘里,驚濤鼎沸,勢若連山,險冠諸海。或言順流而東,則為弱水;雖無可考證,然自來浮去之舟,無一還者,蓋亦有足信焉。

【白話翻譯】在大海中行船,必須確實地分辨出是順風行還是逆風行,只要遵循風勢而行就對了。只是台灣與廈門之間相隔七百里,叫做「橫洋」;中間有一道黑水溝,墨黑色,叫做「黑洋」,廣闊大約一百里,洋面上驚濤駭浪,海浪彷彿連綿的山脈,驚險冠絕天下。還有人說,如果順著潮水向東流去,就是弱水的區域,船一去就不可復返;雖然無法加以考證,但是,從來走向弱水區域的船,並沒有一艘回來的,大概還有一定的可信性。

【原詩文言文】氣勢不容陳茂罵,犇騰難著謝安吟。十洲遍曆橫洋險,百谷同歸弱水沈。黔浪隱檣天在臼,神光湧櫂日當心。方知渾沌無終極,不省人間變古今。

【白話翻譯】黑水溝的澎湃氣勢,即使叫最善罵陣的陳茂來嚇止它,也是無用的。飛躍奔騰的情況,縱使叫最沉穩的謝安來,也難安局面。在宇內的十洲中,以渡過「橫洋」最為凶險;千百道的溪水都匯集在弱水區域,同沉海底。黑色的海浪使船深陷,彷彿天空都縮入了一個窠臼裡;發亮的海浪推高了船,彷彿太陽來到天空的中心點。這時才知道混沌的宇宙本來沒有邊際,全不理會人間還有什麼古往今來的變化!
2. 【詩題】舟人言泛海不見飛鳥則漸至大洋,蓋水禽陸棲也

【白話翻譯】船夫說在海上行船,當看不見飛鳥的時候,就慢慢走入大海洋了,因為即使是海鳥也都棲息在岸邊的陸地上。

【原詩文言文】天無鴻雁水無鷗,煙雨茫茫我即浮。已識功名如嚼蠟,逍遙偶逐大鵬遊。

【白話翻譯】天上已經看不到高飛的鴻雁,海面已看不到低飛的鷗鳥;在一片煙雨茫茫中載浮載沉。我已經視官場的功名如同嚼蠟,能認同自己與一隻大鵬鳥逍遙海天了。

3.【詩題】抵彭湖澳

【原詩文言文】孤島如稊一葦航,情懷跋扈興相羊。身隨雲鳥投清墈,夜鼓天風過黑洋。翠蠏胎魚堪入饌,竹灣花嶼有飛觴。此間未是埋憂地,貫月浮查正渺茫。
【白話翻譯】我們的船如同一根蘆葦航行在大海,忽然遠遠望見澎湖島出現,我們的豪情突然升高,頓感逍遙。我們的身子仿若雲際的飛鳥投向輕淺的清水墈,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在黑夜的狂風中越過了黑洋了。將有翠綠的海蟹、鯊魚的胎肉可以飽餐;也必能在澎湖島的竹灣、花嶼上熱烈喝酒。此時還不是一無憂慮的時候,我們的舟船還在渺茫的海上。

5.. 【題目】抵臺灣
【原詩文言文】之一:八幅征帆落遠空,蒼龍銜燭晚波紅。洲前竹樹疑歸後,天外雲山似夢中。鹿耳蕩纓分左路,鯤身沙線利南風。書名紙尾知無補,著得詩筒與釣筒。

.【白話翻譯】多幅風帆的船隻在夕陽中消失在遙遠的海天;海洋好像點著了的燭火照得海面一片粉紅。看著沙洲前的竹樹叫我誤以為已經回到了故鄉,天外的雲山叫人彷彿落入了夢中。鹿耳門的水道插了旗幟來指示舟船該走的水道,吹南風時七鯤身的沙線一帶可以停船。這時我知道在這裡當個在公文尾端署名的公務員是無補實際的,只應該做個詩人或漁夫。

【原詩文言文】之二:浪言矢志在澄清,博得天涯汗漫行。山勢北盤烏鬼渡,潮聲南吼赤嵌城。眼明象外三千界,腸轉人間十二更。我與蘇髯同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白話翻譯】曾經誇口志在平天下,如今卻得來大海的航行。山勢北盤直到烏鬼渡,赤崁城的南邊怒吼著潮聲。在行向台灣的海路上時,我彷彿親眼看到了整體色界的三千大千世界,整整渡過了憂心忡忡的十二更。對於被貶到南方這件事,我已經與蘇東坡一樣沒有恨憾,這趟旅行是我人生中最奇異的旅行。

以上就是唐朝李白與清朝孫元衡所寫的各六首水文詩。

底下我們稍作比較:

*首先就詩人的處境來看,李白寫這六首詩是在橫江渡口,他並沒有下到水裡,不須搏命;而孫元衡則寫他進入了凶險的台灣海峽,命懸一線了。

*再就被描寫的對象來看,李白所寫的渡口寬廣相當有限;但是孫元衡所寫的台灣海峽有七百里,更為遼遠廣大。

*再就他們所描寫的水勢來看,李白說橫江渡口「洶涌的浪濤能把天門山劈成兩半。橫江上的波濤好似連山噴雪而來」、「江裡的海鯨東向,百川倒流。波濤大浪一起,三山都會被它搖動」看起來聲勢果然浩大,卻是具體可測的;孫元衡則說「我們的船如同一根蘆葦航行在大海,身子仿若雲際的飛鳥投向輕淺的清水墈」、「千百道的溪水都匯集在弱水區域,同沉海底。黑色的海浪使船深陷,彷彿天空都縮入了一個窠臼裡;發亮的海浪推高了船,彷彿太陽來到天空的中心點。這時才知道混沌的宇宙本來沒有邊際,全不理會人間還有什麼古往今來的變化! 」氣勢更險峻、縹緲、難測!
*最後是兩個人的自覺。李白勸人說「千萬不要輕易渡江,如果輕易而渡,將會有去無回」,這就很不勇敢了;孫元衡則說:「我彷彿親眼看到了整體色界的三千大千世界,對於被貶到南方這件事我已經沒有恨憾。」充滿了諒解與感謝!

從這兩人對水文的描寫,我們很輕易地就看出兩組詩的高下。即使我們不願意說李白還差孫元衡一截〔因為李白一向被稱為詩仙〕,但是要說李白能勝過孫元衡卻萬萬不能!

筆者曾經想到,中國古人在水文的描寫上,也許還有人能寫出比孫元衡更有氣勢的詩歌,可是卻難以找到,比如說筆者曾經考慮到用張若虛描寫揚子江的〈春江花夜月〉〔這首詩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來與孫元衡描寫台灣海峽的詩作比較,不過後來放棄了,因為〈春江花夜月〉是優美而不是壯美的詩篇,本質上與孫元衡的詩不同,難以比較。筆者也曾經考慮到用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來加以比較,不過後來也放棄了,只因蘇東坡描述赤壁江水只有寥寥數語、文字相當老套。總之,如果能找到比孫元衡所描寫的台灣海峽更為壯闊的古詩,請告訴我〔清朝來台的詩人所寫的台灣海峽就免了〕!

總之,一首壯美的水文古詩,它的優劣不單只是由詩人的才情所決定。它還牽涉到被描寫的對象。一個江山萬里的國度〔比如說俄羅斯〕的文學,其文學的壯闊程度當然勝過一個內陸小國〔比如說捷克〕。古代詩人所描述的中國水文所以不如台灣水文,原因正是他們都在長江、黃河這種有限河川活動,不敢親臨大海,就氣勢來說,當然就不如描寫台灣海峽那種壯闊氣勢。描述台灣海峽的古詩還有比孫元衡更為壯闊的古詩大家,比如說朱仕玠這個人,它比孫元衡要稍晚到台灣,但是他所描寫的台灣海峽的詩,就比孫元衡要更雄壯壯闊〔請見:《小琉球漫志》一書〕,不過我在這裡不談他。

台灣三百年來的文學,在清朝前期的120年,所有的傑出古詩幾乎都是壯美的,乃是一座壯美文學的巨大寶庫,這是因為來台的古詩人必須面對深廣的台灣海峽以及屬於喜馬拉雅山系的台灣高山所導致,能叫所有中國壯美的古詩相形見絀。這一點也是台灣中文系的學者所不懂得的,他們仍然把台灣的古詩當成是中國古詩的庶出之子,談到台灣古詩就卑躬屈膝,以為台灣古詩不甚了了,就這樣放棄自己,耽誤了自己所擁有的無盡寶藏,實在是可堪哀憐的一批學者!

在這裡,筆者暫時不再談古文學的問題。我們回來談一談最近以來的高中生國文課本的文言文比例的現實問題。

2017年時,為了108年度國文新課綱中的文言文比例,台灣社會曾經進行了一場「文白之亂」。那次十二年國教高中國文新課綱審議所引起的爭議,起因是由於普通高中審議委員會提議,擬將文言文比例從現行101課綱的45%65%,大幅下修至30%的上限,引發了正反兩面的激烈論戰。令人意外的是,2017年9月10日,原本由分組審議委員的4個提案皆未通過,而課審大會在經過馬拉松式的10小時會議後決議,先宣布新課綱的文言文比例將維持由國教院課發會研修小組所提出的草案,從現行101課綱的45%65%微幅調降至45%55%。但是,此決議竟然在923日的第二次課審大會中遭到翻案,最終是以30%45%落槌定案。

2017年的最後決議甚好,已經把高中文言文的比列降低了,101年以後,高中生再也見不到那麼多的文言文,終於擺脫多年的桎梏了!

大概也因為如此,堅持文言文高比列的學者就緊張起來,在今年【2020年】的大學指考中企圖來一個迴光返照,據高中一些教師表示,今年文言文占比竟然達到6成,比去年44還多;試題是近3年來最難,出題的學者甚至將30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打散,命題又深又廣。這種作法企圖為僵死的文言文教育扳回一城,可說手段極為惡劣,難逃愚蠢!

本來,大部分的台灣人都不想要台灣高中國文教材的文言文比例過高,裡面隱藏有兩個台灣人的擔憂。一個是文言文太多,會降低白話文的比例,導致學生的白話文書寫能力也跟著降低。另一個是文言文大部分都是描寫中國大陸的山川、人文、土地的詩文,會導致高中生漠視台灣。在這個情況下,台灣人就對文言文產生排斥的心態,認為文言文將帶來災難,使學生疏離了現實,尤其是疏離了所生所養的台灣,因此就想降低文言文的比例!可怕的是,當前的許多台灣中文學者不贊同台灣人的想法,即使高中課本文言文教材已經被降低比例的時候,他們還千方百計,想要復古,竟然擅自增加文言文命題的比例!

因此,筆者建議,以後凡是高中課本的文言文的選材都必須與台灣山川、人文、土地有關;與台灣的山川、人文、土地無關的文言文,一概不給採用,畢竟這是國民基本教育,假如要研究有關中國山川、人文、土地的文言文,上大學再說吧!同時出題考試時,也請學者就書寫台灣的山川、人文、土地的題材來出題,不要超出這個範圍之外,如此,就可以降低文言文所帶來的一半以上的殺傷力,則台灣甚幸,未來的學生甚幸!

當然,台灣的中文學者必須先對台灣的古文有研究,能真正看出台灣古代詩文的優點與特點,與中國的古文做一個清楚的劃分,不要一派無知,永遠當中國古文學的奴隸。如此必能嘉惠台灣,也嘉惠台灣未來的子弟!

【深夜小聽歌】

請看台灣海峽的海水,

多麼壯闊美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Yi0O_0qtMI

檢視次數: 441

意見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

© 2024   Created by 胡長松.   管理小組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