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戰線聯盟

拉黑子.達立夫的「颱風計畫‧南島語系」


亞洲文化協會南三三小集(Asian Culture Council, 33 South Group)於二OO九年八月廿七日邀請拉黑子.達立夫來發表他準備了兩年多的「颱風計畫‧南島語系」。

拉黑子,阿美族人,是ACC2000年的受獎人,藝術創作者,早發的生命力量及藝術天份,使他在持續的自省與探索中開拓自己與台灣當代原住民的創作意識與企圖心。

在此次演講中,他以詩意,如歌者般闡述颱風對南島原住民的深刻影響,他為此計畫親臨印尼、菲律賓與當地人生活一起,走訪在颱風影響下的當地住民,其生養不息,與大自然搏鬥、共存,並對大自然充滿敬畏的生態,在在顯示原民的宿命及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口述歷史、原民的神話、舊部落及崇敬祖靈、太陽的故事。

拉黑子的「颱風計畫」受奇美藝術基金會的協助,在創作過程中,他以三千多隻被丟棄的拖鞋做成裝置藝術,他將拖鞋的宿命以詩意的方式佈置於草叢中,它們破敗,無法成對,迷失的左腳、右腳,羅列成行的足履,在行進間,它們不知要走向何方,它詮釋生命的不可預期及無復追尋。而南島原住民在屢次颱風中土地受大雨沖刷,土石流的災害,迫使他們經常流離失所,其樂天知命的性格在沖刷中復得生命的勇氣,房屋倒了再蓋,蓋了又倒,日而復始的宿命,而這些充滿漢民族原罪的結果,在拉黑子的陳述中充滿了嘲諷。他說「我們在山上很容易學到漢人的文化,但漢人卻學不到我們原住民的文化」,他以「解構」的思維談到小中見大的真實及其生命的韌度。拉黑子的著作:「混濁」、「夢的延續」。

《混濁》
山的後方,我們不瞭解,到底生長些什麼?那些被泥土掩埋的祖先,潔淨的皮膚已經漸漸失去(意指阿美文化已經慢慢被部落的人遺忘)。老人家曾經說過:「抓不住現在,就會隨風而去。」雖然我們的祖先,沒有留下完整的文字。但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就有那麼一位有心又用心的年輕人,把港口阿美部落的文化文字化,並包括作者創作手稿及部落原始歌謠古調紀錄。

《夢的延續 2003-2007港口阿美古房舍的創新與傳承》
這份既是調查研究也有觀察反省的紀錄以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間,拉黑子工作室與港口部落族人共同建構的創新形式古房舍「Napololan站立者之屋」的構築、空間機制運作,以及對古房舍記憶與技藝的追溯與模型製作為主體。

藝術家簡介
拉黑子.達立夫

1962年出生,於花蓮阿美族大港口部落人,為原住民雕刻藝術工作者。在部落裡是年齡階層制度裡的帶領者mama-no-kapah(青年之父),負責帶領部落青年,組織及管理整個部落。他不斷地反省與探索自己的思緒,沉澱與積蓄自己的創作能量,並逐漸開拓出自己與當代台灣原住民藝術的創作意識與表現方式。從採集神話故事、口述歷史和舊部落遺跡開始,重新學習部落的智慧。以敬天畏神,崇敬祖靈的心態生活;用漂流到海邊,充滿生命和記憶的漂流木作為材料,雕刻出蘊含部落故事的作品。

註:高雄市立美術館將於九月二十六日起展出" 南島當代藝術展", 集十一個不同族群(含太平洋地區及台灣地區)之藝術創作者做一完整的呈現, 據高美館資料庫 ,台灣區的藝術家有:

哈古(陳文生,1943~)
峨冷(安聖惠,1968~)
尼誕‧達給伐歷
達鳳(鄭宋彬,1967~)
豆豆(魯碧 司瓦那,石瑛媛,1959~)
伊命(1966~)
拉黑子 達利夫(劉奕興1962~)
雷恩(古勒勒‧羅拉登,1973~)
希細勒‧歷瓦厄繞(1971~)
撒古流‧巴瓦瓦隆(許坤信,1960~)
古勒勒‧達比烏蘭(1970~)
鄭陽晟(1962~)
撒列瑪勞‧吾由(王光利,1967~)
烏巴克(陳萬德,)
潘阿俊(1930~1990)
杜巴男(1930~ )
阿拉斯(杜文喜,1941~2006)
初光復(1943~ )
得路的‧來賴(沈萬順,1950~ )
陳正瑞(阿水)(1957~)
卡拉瓦.阿入拉的嗯 (杜再福,1957~ )
希巨蘇飛(廖勝義,1966~ )

希望大家抽空前往觀賞。

檢視次數: 884

意見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

© 2024   Created by 胡長松.   管理小組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