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李旺台的歷史長篇勝利英雄小說《小說徐傍興》
──戰後台灣英雄是怎麼磨練出來的?
◎宋澤萊
一.萌芽茁壯中的台灣傳奇浪漫文學
台灣文學的發展自公元2000年之後,逐漸擺脫戰後的諷刺派的小人物或食人妖魔書寫,也更加離開自日治時代以來的悲劇派失敗英雄書寫,轉向浪漫派的勝利英雄書寫,好用來鼓舞人心,讓台灣人可以更加在新時代裡勇敢地奮鬥下去。
一般來說,浪漫文學作家常常具有強烈的民族歷史意識,同時搜尋歷史也比較容易找到勝利英雄的題材。因此,公元2000年後,台灣的歷史小說寫作風潮就應運而起。
雖然,目前台灣的歷史小說創作裡還有為數不少的悲劇英雄小說,但是隨著正面的台灣人意識的覺醒,勝利的英雄書寫正日益增加,假以時日,更多的勝利英雄作品必然會蔚成潮流,席捲台灣文學。
李旺台就是這個潮流中極為重要的小說寫手。
最近李旺台所寫的長篇勝利英雄小說《小說徐傍興》是一部典範作品,他努力地書寫了一位他的族群裡的名人故事,打造了一個鄉土味十足的台灣人英雄,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我們的身邊著實存在著不折不扣的勝利英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台灣的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去發現身邊的他們,努力向他們學習,以嘉惠台灣。
這篇小說是2021年和平基金會歷史長篇小說徵文決審中唯一得獎之作,裡頭必有其傑出之處。在我們分析李旺台使用何種手法刻畫出一位台灣勝利英雄以前,讓我們先認識一下現實上真正的徐傍興,這也就是小說中按部就班不斷被書寫出來的那些了不起的事功:
二.誰是徐傍興?
由於長期戒嚴文化所導致的結果,徐傍興目前還不是台灣家戶喻曉的人物;然而自從戒嚴令的解除,透過更多的大眾傳播媒體﹝主要是新電視台的成立﹞的介紹,目前已經慢慢被更多人知道了。他就是名揚四海的美和青少棒、少棒隊的創辦人、老闆。在2008年以前,他所創立的美和棒球隊,總共為台灣拿下13次在美國舉辦的世界青少棒、青棒賽冠軍,特別是在蔣宋美齡、蔣經國還活著的時代,使台灣的棒球隊名氣遠播到世界各國,為凍結的險惡的台灣國際環境注射了一股振衰起敝的強心針,他的功勞大矣!
這個人是六堆的客家人。
所謂的六堆至少包括現在高雄、屏東的竹田、佳冬、新埤、美濃、高樹、麟洛、長治、萬巒、內埔共九個鄉鎮。
原來大約在280年前,在南台灣下淡水溪和東港溪的圍繞下,圈出一片客家族群的家園,辛苦地耕耘著。於是北起荖濃溪、南到林邊溪一帶,大大小小的客家村庄就這樣座落在這片土地上,後來朱一貴起兵反清,六堆各庄代表認為應先請求清朝政府派兵來保護,乃選艾鳳禮、涂華二人為代表前往台南府向當時的清政府陳情。不料二位代表未到台南以前,台灣府就被朱一貴攻陷,兩位代表只好折回內埔,自謀策略。當地客家人再度邀集大家共商大計。竹田二崙大士紳李直山認為在此刻只有組織義勇民團才足以自衛,這項計畫獲得新北勢侯觀德及萬巒劉庚輔的支持,於是很快到各庄招募義勇軍並編隊聽候指揮:
平時戰備訓練時,面對下淡水溪,以竹田居中的部隊稱為「中堆」,由賴以槐和梁元章統領;萬巒的統領劉庚輔打前鋒,稱為「先鋒堆」;新埤、佳冬在左稱為「左堆」,由侯欲達和徐定恩統領;美濃、高樹在右稱為「右堆」,由陳展裕與鍾貴和統領;長治、麟洛在前面稱為「前堆」,由古蘭伯和邱若瞻統領;內埔在後稱為「後堆」,由鍾沐純統領,這就是六堆名稱的由來。
1909年﹝明治42年﹞徐傍興出生於六堆的內埔鄉美和村﹝忠心崙﹞,如果還活著,今年應該是112歲。徐傍興的父親徐有祥務農,是一個頗有田產的地主,曾請漢學家到家裡來教導子弟讀書,所以徐傍興能懂漢文。
1924年﹝大正12年﹞自內埔公學校初等科畢業後,參加高雄州立中學的考試,未被錄取,在落榜的2年間,受父親責備,平日除了下田工作外,只好繼續讀公學校的高等科,假日則在內埔公墓放牧,2年後終於上榜。念高雄中學的五年都是住校,與佳冬出身的林發香醫師、萬丹出身的前司法院長戴炎輝都是同學,這段住校生活易於養成團體生活的公共道德,在學業和為人處世方面獲益良多,對他青年人格的養成影響甚大。
1929年﹝明治4年﹞曾經遠赴日本東京,想要考上東京第一高校,將來再進東京帝大攻讀東洋與印度哲學,但沒有考上第一高校,只好回台。
1931年同邱壬妹在屏東完婚,後考上台北醫專﹝台大醫學院的前身﹞,從此走上了醫生的道路。
1934年台北醫專畢業,先是在臺北赤十字醫院接受實習訓練,留在學校擔任助教兼外科醫生,並在臺北醫專外科主任竹林教授指導下作研究。
1938年他在外科手術非常認真。手術主任是日本人澤田教授,對徐傍興敦厚的個性非常欣賞,在他的指導下,徐傍興的醫術大為進步。
1944年又在澤田教授的幫助下,完成並發表《台灣地方性甲狀腺腫瘤疾病之研究》論文,取得臺北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這個研究使他變成台灣甲狀腺腫瘤專家,在醫學界名聲日隆。在太平洋戰事末期,日本統治當局對臺官民發布疏散令,徐傍興攜妻兒返回六堆鄉間,在忠心崙的徐家伙房過了一年多的避難日子。
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人戰敗,在政權易手之際,他受到澤田教授託接主任職位,並受聘為教授,成為台灣主權移交後第一位外科主任,後來日本人離開了,他繼續擔任台大醫學院教授兼外科主任。
1946年10月獲聘為臺灣大學臨時醫院專門部兼任教授。次年後又成為正教授。開始提攜醫學後進人才,培養出許多第一代台灣的外科醫生。
1949年元月,國民政府遷臺前夕,傅斯年被任命接掌臺灣大學校長,傅特將醫學院改名為臺灣大學附設醫院,成為直接由校長指揮之機構。傅固然堅持臺大醫院與醫學院這兩個機構要由臺灣人主持,惟他認為這一批醫生都是由日本培養出來的,與中國國情稍有不合,尤其在駐院醫師的任用資格上,參考了臺大醫院院長魏火曜的意見,認為臺北醫專畢業的教授資格有必要重新檢討,因而臺北醫專畢業的徐傍興與傅斯年之間開始產生衝突。
1950年9月徐傍興辭去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與臺大醫院第一外科主任的職務,遂成為當年轟動杏壇的一件大事,因當時他號稱全臺灣外科手術「最準最快的一把手術刀」,以「胃切除手術從切皮到縫皮只需40分鐘」而聞名全國,竟然獲准辭職。
1951年3月3日,他在邱雲福內科的出資協助之下,在當時台北市政府斜對面的長安西路140號開設台北徐外科醫院,上門求診的病人絡繹於途,診間門庭若市,病房常告客滿,臺大醫院的醫生聞訊也都來幫忙,因而徐傍興很快的清償債務,賺了不少錢。除了常常接濟屏東到台北念書的學生外,他計劃擴大經營規模,在高雄也開設分院,以便利南部的鄉親就醫。
1954年8月15日高雄徐外科竣工開業,將當時在鐵路醫院服務的堂弟徐富興找來,委由其負責高雄徐外科醫院的院務。
1955年,他又拿出家裡僅有的積蓄40萬元,幫助陳啟川與杜聰明成立高雄醫學院。
1957年臺北的徐外科醫院聲名遠播,病患擁擠不堪,空間不敷使用,徐傍興遂向邱雲福內科用金子質借了三分利,以四百萬元巨款買下在南京西路圓環附近的蓬萊閣酒家作為新醫院的地址,從此在這裡展開了徐外科醫院黃金歲月的十五年。
1960年,他又回到較育界來工作,他免費擔任中山醫專的校長,任內的十一年間,從未支領過任何一毛薪水,他將所有薪水都捐給學校,作為圖書館購買藏書之用,奉獻的精神令人感佩。
1961年為了回饋地方自力興建美和中學,讓地方子弟不必遠道去高雄就學。徐傍興一直是以三分蠻氣來勉勵自己,他以私塾式學園教育的理念來辦學,師生全部住校起居與共,身教與言教並重,他用「重質不重量」的方式來辦學,這個學校後來成為美和棒球隊的母胎。
1965年成立美和護專,常常住在學校,過著簡樸的生活,把自己的醫院交給兒子經營。
1971年最瘋狂,他成立美和青少棒隊,之後又成立青棒隊,即使傾家蕩產也不在乎。美和中學是臺灣培養優秀棒球選手的重鎮,包括從徐生明、趙士強、李居明、洪一中到張泰山、彭政閔、潘威倫、高國慶等人,都是美和隊的成員。美和球員為臺灣棒球撐起了一片天。徐傍興的開銷很大,壓力很重,卻給了許多貧窮孩子棒球夢,也為臺灣掙得國際體壇地位。在那個年代,台灣面對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等外交危機,徐傍興大力支持棒球運動,揚威國際,提振國人士氣,其影響,不僅止於體壇,還橫跨政壇,對台灣的貢獻難以估計。
1984年,他腦中風,去世,享年76歲。一生中,他從來不重視享受,也不慕名位,平常簡約過日,盡量為他人付出,也因此他疏財過多,不被家人親戚所諒解,都罵他敗家子或大呆子,但是他從不為所動,他只認為他必須要這麼做。這真是一個令人非夷所思的台灣人。徐傍興故居是一落上百年客家傳統三合院建築,據聞為清國人1874年所營建,本是官舍現已改為「徐氏宗祠」,目前仍掛著匾額保留了「忠義可嘉」四字。
以上就是徐傍興一生的簡史。
像這樣一個英雄人物的一生,必有其一番讓人驚嘆的奮鬥過程隱藏在裡面,絕不會只是一般人所認識的那麼簡單與表面。也就是說一個英雄必有英雄的不凡旅程,這個旅程往往是充滿艱難困苦的,就像一個邁向征途的中古時代的騎士,從宣誓→出發→遇到惡龍→搏鬥→殺死惡龍→贏得名譽→凱尋歸來→歡慶→被承認為一個英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小說家的任務就在於把這個充滿艱難困苦的英雄旅程寫清楚,特別是英雄都有抗拒險惡環境的能力與耐力,這一點必須被特別地強調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小說。另外,只有少數的英雄才是「一切人」的英雄,大部分只能屬於「某些人或某族群或某國族」的英雄,所以他必須強調英雄的地域特性,使小說落實在某個地域上,那就必須深刻地瞭解該族群的生活習慣與語言,才能寫得真實。同時,既然是一本小說,就不能缺乏被閱讀的趣味,裡面要能有濃厚的人情味,要有幽默感,要能拉近主角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再者,既然是一本歷史小說,作者就不能只寫徐傍興一個人的存在,而是要能反映整個歷史時代的背景,把時代的大事件都濃縮在他的小說裡,所以必須有更龐雜的配角人物群出現在他的小說中,透過這些配角人物的不同命運而反映出時代的方方面面。所以說能寫成這樣的一本歷史小說絕非易事,作者非要能有異於常人的書寫手段不可。底下,我們來看看作者種種高明的書寫手段:
三.《小說徐傍興》的寫作手法
〈1〉強調徐傍興的客家人意識與本土意識
這本小說的客家人意識與本土意識很濃厚,這是這本書最重要的一點。很顯然的,作者把這本書的讀者設定在客家人或台灣人身上,也替徐傍興的身分做了一個定位,也明確告訴讀者,徐傍興就是客人或台灣人的英雄。這是第一個高明的手法,也使得他的小說擁有一個基本讀者群。
在這本小說裡,有一段書寫了徐傍興設立和美中學的原因,小說大約是這樣寫的:
當台北徐外科開業後,開始賺進大把金錢時,徐傍興常常接濟屏東來到台北工作的六堆子弟,因此徐外科就成為一個南部人的「景點」或「風景區」,故鄉人常常來這裡來找他吃飯或談天。有一次,六堆的高樹人溫興春帶著一批前來台北參加革命研究院幹部訓練的教員來到徐外科吃飯。在用餐時他們談起六堆的教育狀況,徐傍興問他們,客家人的子弟是不是比福佬人子弟要更優秀。有一個女老師拿出一份統計文件給他看,並說客家人就學的內埔中學、省潮、屏女西分部的客家人子弟考上屏中、屏女、雄中、雄女的比率偏低。尤其是本年的大專聯考,六堆子的幾乎全部名落孫山,因為六堆子弟要去高雄念雄中與雄女必須半夜就摸黑出門,來回奔波的結果就減少很多念書的時間,雖然也許客家子弟更優秀,但是成績就是拉不起來,總不如福佬子弟。等到這批故鄉教育人員走後,徐傍興就找到他太太,說他想在自己的故鄉忠心崙辦一個學校給六堆子弟念書。他的太太深明大義,馬上讚成,因為她以前也是浪費很多時間趕去念高雄女中,浪費的時間無數。這個想法就付諸實施了。於是,徐傍興把忠心崙的自家三甲地投入學校的興辦,在加上別人的土地,湊足5甲地,美和中學就誕生了。第二屆的學生招收了550個人,轟動了南部。
以上這一段的書寫就是提出徐傍興具有客家人族群意識,這是徐傍興最核心性的的意識形態,緊緊把徐傍興與客家人綁在一起,使徐傍興的整個生命落實在南部的故鄉上。
另外,有一段是寫徐傍興為什麼要創辦美和棒球隊的原因,作者是這麼寫的:
有一次,王貞治前來台中棒球場表演金雞獨立的揮棒技術,觀眾坐在台上屏息觀看。徐傍興也從台北跑來參觀,就遇到棒球協會的理事謝國城,一起並坐看球。他們對王貞治的揮棒技巧非常讚嘆。徐傍興就問謝國城說王貞治為什麼不在台北棒球場表演,卻偏偏跑到台中來表演?謝國城先是感嘆地說,台北城現在是外省人居住的主要城市,他們比較熱愛籃球,也熱心於推動籃球賽,至於棒球台灣人就叫做「野球」,在許多外省人的心目中是小日本人的、野蠻的「國球」。後來又說,全台灣打籃球的,不管是七虎隊、克難隊、國軍聯隊,包括球員、教練、領隊、職員,沒有半個是本省人,裡頭聽不到半句台灣話,籃球協會裡的領導階層全部都是黨政軍裡的高層外省高官,經費補助一向非常充足,況且隨便一個普通的籃球賽,電視台就做現場直播,報紙就刊登大消息。棒球呢?以前曾邀請早稻田棒球隊來表演,就必須到處去求經費、求版面,後來又邀請世界冠軍的熊谷成棒隊來參加友誼賽,雖然動用了龐大人脈才請到他們,但是電視台卻只轉播兩、三分鐘。所以說,在籃球隊是外省人的球隊,棒球隊是台灣人的球隊的情況下,棒球隊要發展很困難,不過他謝國城就是有牛脾氣,非要把本省人的棒球隊發揚起來不可。徐傍興聽了謝國城這番話,滿心興奮。後來,美和中學的老師們提出要創辦美和棒球隊建議時,徐傍興就附和贊成了。
以上就暗示了徐傍興本具的本省人﹝台灣人﹞意識,為了台灣的棒球風氣能繼續下去,他可以付出巨大的犧牲;他是本土的徐傍興,而不是非本土的徐傍興;假如他是一個英雄,他也只能是台灣人的英雄,而不是其他甚麼人的英雄。
〈2〉強調英雄具有克服困難,不畏強權的個性
所謂英雄劇不但應該表楊英雄的事功,最重要的是表揚英雄具有非凡的克服困難、抗拒壓力的能力,以之英雄才成為英雄,因為他不是普通人!
有一段寫徐傍興在外科手術時所遇到的大危機,後來被他堅強的毅力克服掉了,這段故事很有趣,小說大約是這麼寫的:
徐傍興自幼就是一個左撇子,日治時期在台北醫專附設醫院當外科醫生時為人開刀,剛開始當然是用左手開刀,這種左手開刀的方法與體制規定不和,體制內是要求用右手開刀的。有一次,他為病患做完盲場的開刀手術後被人告密。當時的外科主任澤田立刻找他談話,明講說用左手開刀的人無法與手術房的器械、護士配合,容易出錯,要求徐傍興改正,隨後把他的手術排班都停掉了。徐傍興要求給他一個月的時間改正,澤田寬宏大量,說給他三個月,能改正即可。徐傍興面對了他人生最大的危機,覺得非常緊張。他回家後,開始要他的妻子準備紙筆,然後用右手練習寫字,甚至練習用右手畫圖。妻子也把石子和白米混合在一起,讓他用右手把米撿到碗裡。最後他想要用豬肉與雞肉來練習開刀,但是二戰已經爆發了,醫生只能支領一半的薪水,所以他很窮,根本沒有錢可以買肉類。他母親只好賣掉首飾,從鄉下趕來台北,帶來一些豬肉與雞肉,當為他的練習品。就這樣,他勉強自己,天天練習右手,終於在三個月裡,完全轉成右手開刀,拾回了澤田教授對他的信心。從此他不但能為病患開盲場,也開胃、肝,站穩了他在台北醫術界的腳步。
以上,就是揭示了英雄有非凡的毅力。
還有一段,書寫了宋美齡為了比賽獲勝施加壓力給徐傍興,最後卻被徐傍興拒絕的故事。作者大約是這樣寫的:
當美和青少棒隊成立時,曾找到投手徐生明加入隊員,另外還有七虎少棒隊的八名選手本來要到宋美齡的華興中學去就讀,被拒絕後,也轉到美和來就學,裡面包括有盧瑞圖與吳瑞雄這些實力派的選手。不過,華興中學後來也成立了青少棒隊,準備爭奪參加世界少棒賽錦標賽的資格。於是,美和與華興馬上陷入了競爭狀態。華興先在前兩年獲勝,不過第三年卻輸給了美和。宋美齡的華興隊為了再度奪回冠軍,就耍了卑劣的手段,把美和隊的盧瑞圖與其他六名隊員挖角到華興隊,於是美和隊的實力立刻大減,恐怕要輸掉最後的決戰。徐傍興只好去爭取有名的空軍棒球隊教練曾紀恩來當教練,靠著曾紀恩的人脈,把金龍少棒隊的成員帶到美和棒球隊來打棒球。於是,美和隊與華興隊的實力又在伯仲之間,成為兩強對峙狀態。果然,這一年,美和隊先在南區的青少棒選拔賽中獲勝,又把中區最強的青少棒隊打敗,移師到台北市立棒球場,準備與宋美齡的華興隊一決死戰,不論誰贏了,就可以代表國家參加世界少棒比賽。在賽前,謝國城曾經來找徐傍興,明講說國民黨中央黨部的秘書張寶樹曾經對他說,希望能遊說徐傍興,在比賽時能放水給宋美齡的華興隊獲勝,這樣宋美齡才會高興。徐傍興聽了,感到困擾,他曾詢問教練,是否要放水,教練並不同意。最後徐傍興思索一番,決定不理會宋美齡的無理要求,非要贏得這一場比賽不可。6月9日,這場比賽如期舉行,各憑本事來做競爭,最後美和隊贏了一分,代表國家繼續參加了世界杯少棒比賽。
以上書寫了徐傍興的抗壓性,他能無視於政治的黑勢力,做他所應該做的事,不愧是一個英雄。
〈3〉強調徐傍興樂善好施的品德
英雄當然不是每個人都為別人而活,但是大部分的英雄都很願意為人解除眼前的困難,甚至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的生命,使得他為大眾所紀念。在徐傍興的一生,樂善好施的品性最為人所敬佩,也是他至今還不斷被人提及的原因之一。這本小說充分地把握了這一點,寫了大量有關於他樂善好施的行為:
有一段書寫了他寧願先幫助別的中學解決經費困境,而把美和中學擺在一旁的故事,這是一般的人所做不到的。作者大約是這樣寫的:
在美和中學創辦以後,徐傍興又想繼續辦高中部,需要一筆大的資金。有一天,附近的內埔中學的李為校長親自來訪,李校長談到他正在辦高中部,教育部已經核准了,但是教室不夠,政府曾經撥錢下來,還是不夠;所以他準備向10個人勸募,一個人只要捐出一萬五千塊就能解決燃眉之急,徐傍興被列為勸募的對想之一。徐傍興一聽,沒有一絲絲的不高興,他說美和中學也要辦高中部,卻也希望內埔中學能越辦越盛。最後徐傍興說這15萬塊就由他一個人獨捐,省得李校長必須到處去張羅。徐傍興隨便亂捐錢的壞習慣終於引起了管錢的妻子的不高興,可是徐傍興絲毫都不動搖,他說內埔中學也是家鄉的學校,受惠的仍然是家鄉的子弟,與美和中學是一樣的,何必分別它們。
以上的這一段顯示了徐傍興能先不考慮自己,把他人的困難擺在第一位的個性,這是何等優美的個性!
還有一段寫了他涉入高雄醫學院的設立,也相當感人。故事大約是這樣寫的:
徐傍興的妻子很辛苦的為醫院累積了40萬元,讓徐傍興可以憑著這一筆錢在高雄又興建另一個徐外科醫院。可是,有一次,台大醫學院的前校長杜聰明與高雄市長陳啟川想要辦理高雄醫學院,他們找來徐傍興先開一個小會議,地點就在陳啟川家裡的客廳。陳啟川是個大地主,他很勉強地說他在安全村的地方有十甲土地,也許可以捐出來當校地,但是他沒有資金,必須再向別人籌錢。徐傍興一聽,知道陳啟川的意志不是那麼堅定,因為十甲土地實在太多,要捐出來是一件很為難的事。徐傍興為了不使談論的事情落空,他立即把握機會,說要捐出45萬元,做為辦學用。陳啟川聽了,就無法後悔了。這件事最後談成了,高雄醫學院就此成立,一直存在到今天。應該知道,這45萬元足夠讓他的妻子再辛辛苦苦累積了許多年才能得到,一但捐出,徐外科醫院就變成負債的醫院了。
以上的這件事也更加說明了徐傍興急公好義的個性,他可以犧牲自己,把握時機,造福大眾,一點點都不考慮自己。這當然是英雄的作風。
〈4〉突顯徐傍興的幽默感與魯莽不拘的平民個性
徐傍興並非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他生在民間,長在民間,是一個平民出身的人。但是他既然是一個英雄,他就必須比一般平民更具平民性、更加具有草根性的幽默感與智慧,這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傳奇人物。在他的談吐上,作者也緊緊地捕捉了這一點:
有一段書寫了他用粗俗的語言斥破了被黨國迷惑的無知年輕人的妄想,非常有趣,故事大概是這樣寫的:
一天傍晚,一個學生來到台北徐外科的門口東張西望一陣子後,就走進大門,並沒有去掛號。後來櫃台的小姐知道他是從屏東內埔鄉來台北念書的大學生,就請他到裡面吃飯,因為裡面也來了3、4個南部來的大學生,彼此可以相識。這個大學生就走進去,看見裡面有兩張大桌子,一張坐著醫院內部人員,另一張只有四個人。他看一看,沒有看到任何熟人,正想離去,這時他看到徐傍興走出來,非常親切,要他在四個人的桌子坐下吃飯。這位大學生就看到桌上擺的都是家裡吃慣的菜餚,包括封肉一大碗公、鹹菜排骨湯、豬肝湯、還有一盤高麗菜等等,他坐下,彷彿回到自己家裡,開始天南地北與徐傍興談起來。這個大學生自稱叫做陳昌達,是六堆柑園仔陳屋伙房阿忠的大兒子,徐傍興是認識他父親的。正在吃飯時,徐傍興問徐昌達在中興法學院念甚麼系。陳昌達說念政治系。徐傍興又問他說為什麼念政治。陳昌達說在大專聯考填志願時,導師告訴他們說在念完政治系後,國民政府差不多就反攻大陸成功了。大陸有好幾萬個縣,需要台灣的政治系的人才去接收,到時隨便的一個學生都會有縣長的職位可當,所以他就念政治系。陳昌達說話的表情很正經,眾人聽不出他有講笑話的成分。徐傍興一聽,就停了吃飯,噗地一聲差一點把飯噴出,他對陳昌達說:「你們那個導師講『膦棍話』給你們這些『膦棍頭』聽,正是有夠『膦棍』哦!」於是桌前的人都笑起來了。
上面這段故事裡的的「膦棍」這個詞就是客家話中的男性「陰莖」的意思,是一句土話,也是平常話,表示是某個混蛋說的混話。徐傍興在事業有成後,常常說粗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顯示他有一種根深柢固的底層人民的幽默直率性格!
另外一段的有關他支持邱連輝連任再競選省議員的一段談話也很粗俗幽默,故事大約是這麼寫的:
省議員邱連揮是六堆人,本是國民黨人。當他省議員任期屆滿時,想要繼續做連任的選舉,但是在向國民黨申請時被刷下來,也就是說國民黨不支持他再選。於是客家人的鄉鎮群情譁然,有許多人慫恿他乾脆脫黨競選。這時也有許多人希望徐傍興出來勸退邱連輝,但是徐傍興不表示任何意見。不久,徐傍興就接到電話,說國民黨中央黨部已經派了青工會副主任關中與政大教授黃越欽前往麟洛邱連輝的住所要勸退邱連輝,希望徐傍興能一同前去,後來徐傍興並沒有去。隨後,他問知情的人士說勸退有沒有成功。知情的人告訴他說並沒有勸成功。徐傍興一聽,面露喜色,就追問說:「邱連輝真的這麼『硬膦頸』?」知情的人說:「不過邱連輝也沒有把話說死,他說看戲的人不讓他停選。」徐傍興一聽,覺得很有意思。幾天後,有一場更多人勸退邱連揮的聚會舉行,地點在至正國中的校長溫興春的家,來賓有客家人的士紳和各校長,徐傍興這次就出席了。大家七嘴八舌勸邱連輝不要再選,因為不可違逆國民黨,否則政治生命就此斷送。邱連輝不知道該怎麼回話,一臉苦相。徐傍興就站起來說話了,他用客家話說:「阿輝仔,你驚芽膦!勿使驚啦!你係驚退黨後哈卵會給國民黨割掉,我會做兩粒還你,一粒銅的,一粒鐵的。」徐傍興這麼一說,會議的氣氛就改變了,大家馬上說如果得罪權貴也沒有甚麼不可以,所有的客家人都會支持他。徐傍興的「割哈卵之說」馬上就好像氣旋一樣,在各客家鄉鎮傳開了。徐傍興立即捐出十萬元支持邱連輝的競選。後來邱連輝就脫黨如願當選了。
上面的這段故事更加凸顯徐傍興的本性,把幽默和粗俗氣息寫到到最高點,比一般平民更加平民了。
〈5〉把大時代的大變化都寫入小說裡
由於這本小說是歷史小說,並非一般的創作小說,所以他不能像愛情小說或武俠小說無視於實際歷史、社會的存在,因此伴同徐傍興存在的70幾年的台灣歷史、社會也應該在書寫在小說裡呈現出來,做為徐傍興生命的背景。又由於徐傍興始終是一個生活在比較上層或中層社會的人,他70多年的人生比大多數台灣人要優渥幸運很多,在他個人的遭遇上無法完全顯現台灣戰前和戰後天翻地覆的大變動和大不幸。因此作者虛構了兩個人物,做為徐傍興的親密朋友,用來反映戰前戰後的台灣。這兩個人在書裡所佔的分量很大,值得注意。小說裡頭大概是這樣寫的:
首先的一位叫做許如霖,是徐傍興到東京求學住在學舍的舍友。許是台南府城的福佬人,在東京已經四年,正在中央大學法政部修博士學位,很有學問,談吐不俗。許因為出國前家境優渥,才能念這個私立學校,但出國後父親經營生意失敗,學費成了問題,他三餐不繼,餓成一個瘦子。徐傍興要濟助他,就請他指導課業,希望能如願考上東京第一高校,許如霖接受了,兩人成了莫逆之交。徐傍興回到台灣後,考上台北醫專後,許如霖當然也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回到台灣府城。有一天徐傍興在台北醫專的校門口見到許如霖前來找他,許說他回台已經一年多,第一份工作是在台南師範學校任教,同時也爭取要到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或到台北高等學校法政科當講師的工作機會,他正在等候通知。不久,許如霖在府城故居結婚了,徐傍興去參加他的婚禮,在鳳凰花盛開的夏天,遵行古禮的宴會非常熱鬧。後來徐傍興也結婚,換許如霖趕到屏東內埔參加徐傍興的婚禮。婚後徐傍興與太太就在台北租了房子,住了下來。後來,許如霖也到了台北高等學校當法政科的副教授,對於本島人而言,這當然是一種殊榮;他們兩家感情很好。二戰末期,美軍的飛機轟炸台北,局勢緊張,徐傍興與許如霖雇牛車搬運家俱到台北車站,短暫回鄉避難。日本人戰敗後,整個台灣被國民黨政府接收了。有一天,許如霖去台大醫院找徐傍興,兩人在台北街道散步,看到以前的「文武町」已經改名叫做「介壽路」,日本人社區「文化村」也改成外省社區叫做「建村」,不禁感嘆起來。1947年2月27日晚上台北因為查緝私菸的問題,演變成全島抗暴的228事件。徐傍興去找杜聰明談話,杜聰明認為現在時局很亂,外省人心裡害怕本省人對他們不利,彼此沒有信任感,台大醫院也是一樣。不久後,杜聰明的職務很快就被免除了。不久又聽到林茂生也失蹤了。台大校長換得很快,一個換掉一個。3月8日,國府軍隊由基隆大規模上岸,展開屠殺,徐傍興必須在醫院為無數受傷的民眾療傷。228結束後,傅斯年當台大校長,對徐傍興這批日本時代的教授展開清算,徐傍興就辭職離開台大,到邱外科任擔任全職醫生。這時一個消息傳來,許如霖的太太說許失蹤了,不知去向。徐傍興非常緊張,開始以醫生身分,到軍法處看病時,順便找尋許如霖的蹤影,看到軍法處使用殘酷的手段,把抓來的人打到殘廢的暴行,感到很震駭。不過許如霖就此永遠失蹤了。
以上就是許如霖的故事。作者虛構了這個人,目的在於在把戰前的上層的知識分子在東京與台北謀生的情況寫出來,讓讀者能知道中上層社會人家的生活狀況;同時也反映二戰末期與228時的台北市混亂可怕的街頭狀況,讓我們看到殘暴的國民黨政權如何迫害無辜的台灣人,這是台灣歷史的大不幸!許如霖讓我們想到228時死去的台南人檢察官王育霖。
另外虛構了一個戰後沒有回日本,躲藏在台灣下層社會的竹林教授,﹝名字與身分倒是沒有虛構,不過隱匿在台灣的故事卻是虛構的﹞。由於他隱匿在下層民眾之間,就可以把大時代的平民大眾生活狀況納入小說中。竹林教授是徐傍興在台北醫專的老師之一,也是外科系的系主任,非常稱讚徐傍興的學習態度,認為他將來會成為一個大器。徐傍興結婚時,他也前來參加婚禮。竹林娶了一個艋舺的福佬人老婆,對於台灣客家人與福佬人的風俗、語言充滿學習興趣,有心要做深入的研究。當台北醫專被併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時,竹林問徐傍興在畢業實習後是否留在學校當他的外科助手,徐傍興表示說願意。從此,他在竹林的庇蔭下,除了開刀外,就是幫忙竹林準備資料,自己也獲得發表論文的機會。平時,他會教竹林一些客家話。日本人在戰敗後,一個公告貼出來了,就是台北帝大被接收了,一天之間,這所醫學院就改朝換代了。杜聰明當接收主任,徐傍興則接到聘書,當了外科主任。所有醫學部的日本人都必須離開台灣。但是,竹林教授卻失蹤了,不知去向。經過許多年後,徐傍興已經開設了台北徐外科,之後又在中山醫專當免費校長,之後又辦理了美和中學,有一天,他在美和中學接到妻子的電話,說有一個胃出血的病患要找他,那人臉色慘白,說徐傍興曾教過他客家話,說完話就昏倒在醫院。徐傍興一聽就知道是竹林,他趕快搭火車北上,幫竹林教授開完刀後,徐傍興問他受為什麼不回日本,竹林說台灣養了他幾十年,他想一直住在台灣。他有兩個小孩,目前一個在日本念碩士,一個想要修博士學位。所以太太去日本陪這兩個小孩念書,現在只剩下他一個人在艋舺,他生活還沒有問題。竹林的病好了以後,徐傍興陪竹林回艋舺,離徐外科不遠,就住在一家古老的巷子裡,進入他的住家,才發現他家是開麵館的,內有七張客人吃麵的桌子,與一般的麵館沒有差異。竹林說他太太才是這裡的主人,他只是幫忙端麵的幫手,有空時他就在台北到處走,做一做研究,他考察了台灣許多地方的廟宇,也用了10年時間寫了一本福佬話的漳泉語言書籍。他隱姓埋名在這裡,讓太太去警察局謊報他已經死亡的訊息,所以沒有他的戶口。竹林說他「歡喜做、甘願受」,他並沒有抱怨。徐傍興要拿錢給她,竹林不接受,他說他與太太靠賣麵為生,還有房屋租給別人,是好額人,還不必靠別人接濟。有一次,屏東有地方選舉,徐傍興邀他去看看,竹林覺得有趣,就跟他去屏東六堆,這是1963年的12月底,國民黨候選人張豐緒要選舉縣長,他兩人被安排站在在吉普車上向選民揮手,後面一輛車放著戰鼓,敲出驚天的聲音,如此在客家庄一村又一村遶行。後來,竹林說要到張豐緒對手福佬人黃振三那裡看一看情況,結果看到黃振三打出反國民黨以及「換人當當看」的口號,相當聳動,徐傍興要竹林拿一個紅包給黃振三,表示他也對黃振三很支持。又有一次,徐傍興再來艋舺麵店找竹林,兩人煮了一桌的麵菜,很愉快地吃起來。徐傍興說他準備成立美和護專,是五年制的學校,希望竹林到學校去任教,後來因為竹林不會說北京語並沒有去。1968年夏天,徐傍興又去找竹林,這時他太太已經回來了,因為一個小孩拿到博士學位,已經在日本任教;一位也念了碩士,正在三菱重工工作。竹林當時正在店裡與鄉民看台東紅葉隊與日本關西隊的少棒比賽電視轉播,一面看一面做分數統計,相當熱鬧。後來紅葉隊打贏了,鄉人頓時歡騰起來,竹林拿著啤酒要請大家,說要慶祝本島的棒球隊打贏日本隊。徐傍興告訴他謝國城正在推行台灣棒球的事,竹林也說他正在注意台灣的棒球發展。竹林這時說他對自己留在台灣這件事無法做太多解釋,但是他已經八十歲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放下了。1970左右,有一天徐傍興在美和護專校長室睡到清晨五點多,又接到妻子從台北打來電話,說竹林被捕,兩個小兵把他帶走了。徐傍興大吃一驚,問說以甚麼罪名被捕,妻子說是匪諜罪。徐傍興立即回台北,到日本大使館去尋求協助。後來日本大使館的又來電話,說竹林在警備總部的保安處,身上有重病,生命垂危。徐傍興與大使館的人坐著公務車趕到保安處,將竹林用擔架抬上車子,準備去台大醫院急診。徐傍興在車子上握著竹林的手,緊握了一陣子,然後竹林的手垂了下來,死了!
上面就是作者虛構竹林教授躲在台灣的故事。由於竹林教授隱居在民間,因此戰後的下層社會民間點滴的情況就可以透過竹林被表現出來;同時竹林教授的存在,使人看到戰後的台灣與日本還是關係緊密,特別是在文化與感情尚存在著不能割捨的情結,彼此很有默契,這是台灣人之外的人所不知道了!
以上就是作者李旺台塑造台灣勝利英雄的手法,相當可觀。除此之外,也許是出身記者的緣故,作者在社會上閱歷廣闊,能洞悉人情世故,所以雖然他的文字偏向簡單,不肯拖泥帶水,但是很多複雜的人間事情通過他乾淨的文字,很清楚地就被完整地報導出來。再者,他對於外境的描述能力也十分高強,許多景色不論是鄉村的農田或都市雜亂景觀,透過他的文字被呈現得栩栩如生。至於小說的情節交換速度都很快,有條不紊,讀起來很輕鬆。還有,他是一個對歷史小說具有充分認識的作家,他認為歷史小說難免必須虛構,所以他並不認為他寫的徐傍興的故事都是真實的,所以他用了《小說徐傍興》當書名,與一般的傳記文學作了區隔。他其實是比別人更具有小說家的條件。
四.書寫勝利英雄的文學時代的來臨
從台灣三百年以來的文學史看起來,有英雄出現在文學作品裡比沒有英雄出現在文學作品裡的年代要長了很多,換句話說,寫作英雄才是文學的常態,不寫英雄人物是一種變異,這個現象很少人發現。不過我們應該也要瞭解,所謂的英雄並不只是一個樣子,他有許多種類,分別在各個時代中形成一種樣板,供作家模仿書寫,其情況是這樣的:
提到三百年來,從郁永河寫作《裨海紀遊》的時候算起,時間涵蓋了120年,在這個時期,主流文學家的作品裡的英雄﹝主角人物﹞就叫做勝利英雄,詩詞或散文裡所歌頌的人物如果不是清朝皇帝就是官員或作者本人。這些英雄多半是能橫渡黑水溝,克服萬難,在台灣這個島嶼開疆拓土的人,他們看到了台灣的雄壯海洋,高大山脈,所寫的台灣景色氣象萬千、壯美無限。他們都有勝利英雄的旅程,包括整裝待發→告別故鄉→經過了一番搏鬥→克服環境→終於又凱旋回到他們的故鄉,即使有人中途死了,但還算是有勇氣的勝利英雄,被許多人所懷念。這個時期可以稱為文學史上的「勝利英雄時期」,也就是筆者所說的文學上的春天:傳奇浪漫文學時代。
之後,來到了清治後期的70年,從鄭用錫開始,許多移民的後代在台灣落地生根,成為大戶人家,擁有田產、僕役或園林,這些地方士紳在文教禮樂下開始創作了許多優美田園文學,主流文學作品多用來歌頌自己的家宅和土地,裡面的英雄﹝主角人物﹞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親慼、朋友,這些人顯得很能安居樂業、敦親睦鄰。這個時期可以稱為文學史上的「安居英雄時期」,也就是筆者所說的文學上的夏天:田園文學時期。
之後,來到了日治時期50年,從洪棄生這些老秀才算起,一直到新文學的賴和、楊逵、吳濁流為止,台灣人也許整體經濟上變得生產量更高,但是卻失去了自由與尊嚴,所有的人變成日本人統治下的二等公民,連國家的公民都不是。主流文學作品裡的英雄﹝主角人物﹞充滿了悲哀、愁悵、憤恨的情緒,主流文人彷彿跌入了深淵,發出了哀嚎。他們的文學有如黃昏夕陽、秋風甚涼。這個時期可以稱為文學史上的「敗北英雄時期」,也就是筆者所說的文學上的秋天:悲劇文學時期。
之後,來到了戰後蔣家國民黨統治時期55年,從吳濁流所寫的〈波茨坦科長〉算起,一直到黃春明、王禎和、施明正、吳錦發……為止,台灣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戒嚴中渡過,社會慢慢產生了金錢至上的風尚,統治者與底層笑貧不笑娼的小人物變得很無恥,所謂的英雄已經不存在,這時候,主流文學開始諷刺那些國特、黨棍,也諷刺那些無德的小人物,作家創作了許多食人妖魔與隨波逐流的小人物,來當他作品的主角,目的是為了諷刺這些人。這個時期可以稱為文學上「英雄已死時期」,也就是筆者所說的文學上的冬天:諷刺文學時期。
之後,就來到了公元2000年之後的時期,從葉石濤的長篇小說《西拉雅的末裔─潘銀花》出版算起,台灣文學經過一個循環,又回到了文學史上的「新勝利英雄時期」,許多作家停止了諷刺文學的創作,開始寫戰鬥人物,雖然也許這些英雄歷盡千辛萬苦,但是到了最後終於能克敵制勝,完成使命。李旺台的小說就是在這個階段出現的一個作家。
像徐傍興這樣的一個台灣英雄人物,在公元2000年以前,是不可能引起作家興趣的。主因是戰後的55年裡,台灣作家的心境充滿了諷刺與不滿,更嚴重的是與所有的台灣人一樣,充滿了自暴自棄,看不起自己的族群,咸認為自己的族群裡沒有傑出英雄,倘若有也是蔣家或國民黨鐵腕統治下的悲劇人物,不值得一談,作家所能注意的都是那些害人的黨國妖魔或突梯滑稽的小人物。可是新時代來了,台灣人能慢慢掌握自己的命運,不願再屈從於別人的擺佈,他們瞭解自己需要鼓起精神,與其他周邊的國家做競爭,而且只能贏不能輸。在這個狀況下,台灣人就需要有勝利的英雄來做為自己的榜樣。這時,李旺台就發現了自己族群裡的徐傍興了。
從李旺台這幾年的寫作看起來,他一直是很正面的作家。他先前已經獲獎的兩本長篇《播磨丸》與《蕉王吳振瑞》,都不能算是失敗的英雄的小說。前一本寫二戰結束後,去海南島當軍伕或謀生的台灣人搭乘著一艘岌岌可危的巨輪,冒著風浪,驚險地回到了高雄港的故事,可算是勝利英雄的小說。後一本寫了讓台灣成為亞洲香蕉王國的吳振瑞的一生,雖然也許他被蔣家的內鬥傷害到,終至於淪為政治的犧牲品,但是本土政黨成立後,他恢復了名譽,仍然受到了鄉親的熱烈肯定,也不能算是失敗的英雄。最近這一本《小說徐傍興》更是典型的勝利英雄小說,主角打了幾近完美的人生戰役。李旺台是目前勝利英雄小說的開拓者之一,借著他的作品的連續出版,筆者認為不需要再經過幾年,台灣勝利英雄的小說會越來越多,終至於捲起狂潮!
──2021、05、23於鹿港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