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來到村莊的丐子◎宋澤萊 |
|
|
有母若是 無視表相顏面 此乃大悲
顏小姐平安:
這個故事的確是我和我的母親的故事。
我的母親現在已經83歲了,最近接受化療,我幾乎每天都要回家看她。
那一天她又提到我小時後混在乞丐堆裡幫乞丐乞討的往事,我說那是她叫我這麼做的。她卻爭辯說那是我自己的意思,她並沒有叫我那麼做。我就反問她說:「假若是我自己做的,為什麼妳不加以制止?畢竟左右鄰居都在批評我混在乞丐堆裡的怪異行為,並且妳總是拿很多很多的東西給乞丐,也不怕祖母罵妳敗家!」母親聽了,就啞口無言!
其實,那個時代的台灣婦女都很好心,到現在都是如此。證嚴法師所以有那麼多錢,全靠台灣好心的婦女給她的。
最近我讀到了有關法國的哲學家莊·呂克·馬里墉論「禮物」的奇論。他首先從人的原始起源的歷史現象中探索做為人類存在基本條件的「禮物」的意義。他說人類活動的實質就是奉獻「禮物」。根據莊·呂克·馬里墉的看法,「禮物」是人之為人的最原始的表現。這一現象是自然的,以至於無須任何理由,也無須任何論證。它是自成原因又自行實現。「禮物」之呈現,直接地表現了人類生命的本質。莊·呂克·馬里墉指出,不論從任何一方面來看,我們人類永遠是不加思考、也毫不計較地進行「給予」活動。他從三個方面說明了作為人的生存的基礎的「給予」的基本性質:第一,我們始終不停地給予,就好像我們時時刻刻呼吸一樣;第二,我們始終毫不計較地給予,因為給予本身就意味著喪失;第三,我們始終不加思考地給予,以至於我們經常在不清不楚的模糊意識下給予,幾乎自動地進行一種給予的類似機械的動作。
馬里墉認為,禮物的上述特徵,使討論禮物的性質成為不必要的事情;它僅僅是實施的問題。同時,禮物也不為反思提供任何內容,也無需意識而對它意識到,而只是直接地成為一種倫理學的需要和一種社會的義務。如果說,禮物有時呈現為一種困難,那也不是關係到它的定義,而是關係到它的實施,因為對於禮物來說,沒有什麼可講的,它如同愛一樣,所涉及到的只是做的問題。
我對馬里墉的說法很有感覺,覺得他說出了某種真理,因此就貼了《母親》這篇文章。
宋澤萊謹上
真正的給予是毫無條件的,不該令給予成為貸借,如果不是無條件付出,贈品就成為債;我們能給予, 那是因為富足, 物質的富足與心靈的富足; 我們真正的禮贈是無條件地去給予,這些善舉不涉財務,愛心不受個人權益牽累 , 我們所需一切施受就能隨心所欲。善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平等觀 一種分享, 時時刻刻求望喜悅的需要。這裡所談絕不是有目的的給與,談到宗教我過去曾大力支持大愛電視的傳播 自從慈濟設立榮董制度後 我斷然退出了 伸手利益他人何來榮譽董事頭銜 俗事(世)中一聲滄然, that's only a machine of manners。
顏小姐平安:
機心使一切美好都變質了。
宋澤萊謹上
意見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