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戰線聯盟

中村櫻溪《涉濤集》白話翻譯一篇:〈七星墩山蹈雪記〉

【題目】中村櫻溪《涉濤集》白話翻譯一篇:〈七星墩山蹈雪記〉

◎宋澤萊

〈七星墩山蹈雪記〉白話翻譯

台灣處在南邊的海洋中,距離赤道二十多度,它的氣候溫暖,雨雪少。只有極北的山群,在隆冬年終的時候,可以見到白雪。

今新丑年【譯者註:1901年,明治34年】二月,連日下了寒雨,後來變成凝結的霰【譯者注:一種由雨水凝結成的軟雹】降下來,發出了冲沖的響聲,恰巧我正翻看毛詩,詩裡頭寫著:「就像那雪,必先凝結成霰。」所謂霰這種東西,就是雨水變成雪的前驅。此時台北城北側的山脈山必然已是雪勢盛大了。初五日時,下雪的徵兆不再出現,果然見到七星山、大屯山一帶山峰全都蓋了一層白色。這大概是這塊臺灣疆土被人所熟悉的一幅景觀。我被官職工作綁住了,既不能騎驢也不能筏船去趕一趟附會風雅的行程,心中暗自感到遺憾。

二天後,恰巧學校命令我們等率領學生們登山去觀賞雪景,機會就來了。當早晨東方開始明朗,我們就從北門出發,沿著大馬路向前走,北風顯得冰涼。渡過劍潭後,走過浮橋,經過士林再向右走,登上一個山間小路,山間有很多桃樹,不論山腰或崖谷,田圃或外籬,廢壤或空地,都種了桃樹,一叢又一叢蔚成桃樹林。原因大概是山村不適合種稻 ,因此就種桃樹來採收桃子,以換取稻米來生活。桃樹本身不很大,但是細枝橫生,環回屈曲,類似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種植的仙桃。有一些桃樹花朵明艷正在開放,遠遠望去,繽紛如同一團紅霞,靠近時令人感到艷麗絢爛可以傲人,有一些花蕾還很穩固,但是老葉子仍沒有掉落;有一些桃樹的葉子茂盛已經長出了小桃子,這大概是節氣使它們長得如此。這些桃花盛開的村莊連綿有好幾里,每戶人家散開來居住,彼此雞犬相聞,有一種桃花源的風味。加上被放養的水牛群遊走在村落間,又不禁使人想到桃花林的郊野。向左進入一個澗谷,發出淙淙的水聲,高懸著一個瀑布。忽然有一座山擋在面前,外形環圓有一個凹下處,好像僧侶所戴的帽子,就是紗帽山。繞山路向右走,則有硫磺池。水在池中沸騰,滿溢後流成溝渠,試著用手去掬水,感到微微有溫度,這大概就是所謂「磺溪」的來龍去脈了。

仰首看群山,積雪見到陽光後將全部融化,只有七星山的半山腰以上還環繞一條好像白絹縫製的帶子,皎潔明亮的有如一匹白鶴羽毛製成的外衣,就呼叫大家說:「今天這個行程,目標就在那裡了!」全隊的人都蜂擁攀登上去,整條小路陡峻,堆積的雪壓沒了青草,越往上雪就越深,到了最頂巔已經深達到膝蓋,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就好像韓愈在藍田關遇到大雪導致馬兒無法向前走一樣。不過眾人的意志力旺盛,於是大夥排除積雪,或者有人掬取雪塊來吃,或者用手把雪捏成一團丟擲出去,一路奔走遊玩,不說勞苦。

臺灣疆內的學生們生來就未曾看見雪花有六瓣,能手弄雪花,腳踩雪花,實在是從這時才開始的,每個人都認這種景象很奇特,而且彷彿過於喜樂竟然忘記要回去。不久黑雲彌漫,暴風寒冷酷烈,不能待在這裡過久,於是大家就下山。從紗帽山後走出來,石頭小徑崎嶇不平,加上雪塊流動掩埋了石橋,泥濘也埋沒了鞋子,大家戰戰兢兢,患難與共。向西走了五、六里,抵達大屯山下。仰頭看山的頂峰,發現還蒙著白雪,彷彿白頭的老年人。這地區生產硫磺,從地底噴出來,水流沸騰發出聲音,硫磺煙霧蓬勃撲面而來。旁邊的土石都因此失去尖利,四周變白寸草不生。《裨海記遊》說這是硫磺穴,《台灣府志》說這是磺山,《淡水廳志》說這是大磺山,大概就是指這個地方。又向西走一里路就來到北投,溫泉就在這裡湧出,泉水日夜翻滾不停,這就是《裨海記遊》所說的「沸泉」了。

在北投有一家衛戍的病院,分開的房間平整,庭院極為乾淨,老百姓也太勞苦了,需要稍稍在這裡得到治療,也能讓他們求得小安康。我們就地在林下休息,黃鸝婉轉唱着歌,傳送它們的好聲音。走出有芝蘭香草的緣野之後,就是平整的大馬路,道路就像箭桿一樣筆直。不久回到了台北城中,已經太陽西沉了。這次的旅行在於教導學生們能攀越山險,熟識路艱,有助於學業。至於我登上陡峭的山崖,考察了一整天,去返有五十里,腳終於病了痛了,雖然領會了登高遠望的偉大處,也領會了仰望高山的美好處,卻沒有辦法匆匆都說得清楚明白。正因為踏著潔白厚實的白雪,甚至得以看見絢麗茂盛的桃花林,都是都會的人士所不曾看見的,即使我輩也覺得很神奇。如此雖然我不能騎驢也不能筏船去趕一趟附會風雅的行程,然而這趟攀山越嶺欣賞雪景的旅程卻能稍稍合於我的心願了。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來記述它,以充作風雅之類的篇章。【完】

【譯者評論】題目裡「墩山」這兩個字所指的就是現在的「大屯山」。這篇文章從表面上來看是冬季攀爬上七星山、大屯山去賞雪的記實文章。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對於士林一帶桃花林村莊的記述。中村櫻溪自認來台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一個桃花源,可以避難,所以他對台灣的桃花就特別在意。因此它在文章裡用了長文來描寫士林一帶所見的桃花林村莊狀況,藉此以明志。這篇文章也以描述桃花林村莊最為美麗精彩,賞雪卻彷彿成了次要。那麼,士林這個地帶真有桃花林村莊嗎?答案是有的!清康熙23年(1684)發行的「台灣府志」(高拱乾所著)已記載士林種有桃樹的事情,可見在此之前就已將桃樹引進台灣種植了。當初是由一位中國僧侶把桃樹引入士林莊石閣嶺頂開始種植的。等到日治時代昭和19年﹝1938年﹞,日本人也開始比較大規模在全台種桃樹共有250公頃,台北草山永福莊就是最重要的產地。

〈七星墩山蹈雪記〉中村櫻溪文言文原文:

台灣處南洋中,距赤道二十餘度,其氣溫暖,少雨雪。唯極北之山,隆冬窮陰,僅見雪白。

今茲新丑二月,寒雨連日,變為霰下,其響冲沖,余適繙毛詩詩云:「如彼雨雪,先集維霰。」夫霰者,雪之前鋒也。是必北山雨雪瀌瀌矣。初五日同雲始開,果見七星大屯山一帶諸峰盡戴白。蓋在臺疆所悉觀也。余為官縻,不得騎驢棹舟,趕風雅之逸興,竊以為憾。

● 

越明日,會校命率諸生登觀焉。東方已明。出自北門,遵大路而行,北風其涼。渡劍潭,造舟為梁,過士林而右,陟一阪則入,山間多桃,山腹崖谷,圃田籬落,間壤隙地,莫不栽種,叢叢成林。蓋山村不宜稼穡 ,收其實以易穀也。樹不甚大,疏枝橫生,偃蹇蟠屈,類王母桃,有其華灼灼方開者,遠望之,紛如絳霞,近者穠矣驕人,有蕾珠猶固,而舊葉未脫者,有其夜蓁蓁既著子者,蓋風氣令然也。桃花之村數里,人烟散點,雞犬相聞,有桃源之風趣,放牧水牛群遊其間,又使人憶桃林之野,左入礀谷,水聲淙淙,懸為瀑布。忽有一山當前,其形環而凹,似緇徒著帽,為紗帽山。繞山路而右,則有硫池。水沸池中,溢成渠流,試以手掬之,微溫,蓋磺溪之源委也。

仰顧群山,積雪將見晛日消,獨七星山中腹以上猶縈白帶素,皎皎若匹鶴氅,乃呼約:「今日之行,其在於彼矣!」整隊蜂擁而登,徹徑急峻,堆雪沒草,隨登隨深,絕巔則及膝,步步孔艱,藍關不啻,眾意氣亦旺,排瓊蹴瑤,掬而喫之,摶而擲之,以遨以遊,不敢告勞。

臺疆諸生生未見六出,弄白霙,蹈素華,實是為始,夫人皆以為奇,且似喜樂而忘返矣。已而陰雲薈蔚,飄風栗烈,不可久駐,乃降。出於帽山後,石徑崎嶇,加以流澌埋矼,泥濘沒鞋,兢兢業業,恐及爾顛覆。西行五、六里,抵大屯山下。仰見山冢,猶著銀葩,若白頭丈人。此地產硫磺,自地底噴出,沸沸有聲,烟氣蓬勃撲鼻。其旁土石皆鈍,白無寸草。《稗海記遊》曰硫穴,《台灣府志》曰磺山,《淡水廳志》曰大磺山者,蓋皆稱此也。又西一里為北投,溫泉出焉,混混觱沸不舍晝夜,記遊所謂沸泉者也。

有衛戍病院,分室植植,其庭極潔,民亦勞止,汔可小愒,即憩焉於林之下,有鳴倉庚,載其好音,去出於芝蘭之野,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旋歸城中,則日之夕矣。此行在令諸生踰險習艱,且資學業,陟彼崖嵬,間觀終日,往還五十里,吾腳瘏痛矣,雖有臨眺之偉,瞻望之美,率不遑敘,惟其蹈翯翯之雪,而覩夭夭之桃,彼都人士所不見,在余輩亦為奇,雖則不能騎驢棹舟,趕風雅之逸興,聊適我願也。故為文志之,以為風雅之什。

【深夜小聽歌】 請聽看七星山一帶空拍優美山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lWmgiVu9yg&t=241s

檢視次數: 696

意見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

© 2024   Created by 胡長松.   管理小組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