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戰線聯盟

評李秀的童詩〈天佮地〉﹝二﹞

評李秀的童詩〈天佮地〉﹝二﹞

【原台語詩】天佮地

一片清氣藍白分明的天

嘛是一幅有夠精彩的圖

阿媽的白頭毛

阿公的薰嘴仔

阿姐芭蕾舞的

小弟噗噗跳的木馬

攏總懸懸掛佇天頂遐

天色漸漸暗落來啦

阿媽的白頭毛套散落來矣

阿公的薰嘴仔騰出團團的圓圈仔

阿姐直跤尾舞來舞去攏舞袂煞

小弟木馬騎著一直噗噗

有夠鬧熱的天頂面

日頭落山! 月娘出來!

阿媽的包仔頭捋好矣

阿公共薰嘴仔收起來

阿姐共嫷舞衫脫落來

小弟的木馬四肢無力

阿母出豐沛的暗頓

逐家拍開溫柔的暝燈

厝內的人佮厝外的天

交接一片四是的天地

二、內容和修辭

我們先來看第一段。

大抵上它的字面意義是如此的:「在那高高的頭頂上,只是一片乾淨的、沒有過多東西的藍白分明天空;但是從白雲的形狀來看,它又是一幅多麼精彩的畫。」這些意思,被寫成短短的兩句話:一片清氣藍白分明的天/嘛是一幅有夠精彩的圖 。」詩人在這裡先佈置了一個舞台──藍天,以備後續的演員有演出的空間。這個空間是單純的,就只有藍天。很像是一個極端的現代劇場,背景除了單一的大片的原色之外,就沒有其他。詩人在這裡暗示,這是由於小孩喜歡單一、不喜歡複雜的天然本性所導致。我們該知道,相對於大人的世界,小孩永遠都是單純的。一如任何童歌,歌詞都不會太長,而且小孩喜歡重複和押韻,一再唸同樣的幾句話,樂此不疲,這是因為重複就是音樂。太過複雜的東西,將會使小孩失去韻律感的快樂。儘管舞台只有一片藍天,可是小孩一定會一看再看,並且傾注所有的心,在那裡跑來跑去,甚至飛躍奔馳,產生許多無聲的愉快律動。不過這首詩主要不是寫藍天﹝藍天不是主角﹞,詩人就沒有必要書寫藍天帶給小孩多大的愉悅,詩句就只是用了藍天一色來做表達。

接著就是白雲出場。清潔的白雲,就是演員。這裡,詩人為什麼要用「清氣這個形容詞呢?這不只是暗示小孩不喜歡太過複雜的東西,同時也暗示了小孩的心理是純潔的,是不被污染的,一切都還處在天然無邪的狀態中。在這裡,白雲不像藍天只是一望無際的不動,當小孩看它時,已經變化許久了,它分開﹝或藕斷絲連﹞成許多的塊狀,以至於造成小孩可以喜歡的種種圖形,由於形狀個個不同,所以小孩說它們構成了一幅精彩的圖畫。詩人在這裡使用「」這個字,將小孩所學習到的「畫的世界」投射到白雲上,將小孩的主觀心靈世界,疊印在客觀的白雲上面,它的「畫」的觀念已經超過平日紙上的作業,而能運用在大自然上,也表示它已經能涵納大自然於自己的心靈世界之中,它的心靈已經能由狹小的一己世界,通達到外境,能到達物我交融的一個新世界中去了。「精彩的這個形容詞,除了說明小孩很喜歡這幅天空的圖畫以外,也暗示它已經有頗為豐富的鑒賞能力。

其次,詩人在這兩行短短的詩句中,顯露了使用色彩的能力。「藍」「白」主導了整個畫面。一般來說,大半詩人眼中無色,對顏色的使用遲鈍,卻不知道顏色會主導詩的氣氛和類型,過多枯黃、黑暗的色調會帶來秋冬的印象,終而導致悲劇的後果;反之藍白、朱紅的色調會帶來春夏的意境,終而導致喜劇的後果。詩人在這方面倒是很內行,「藍」「白」顏色的使用,使她的這首詩被界定在喜劇的範圍內,她的用色和詩所要表達的愉快、無憂、無邪的境界達到了完全的統一。這就是詩人修辭手段的高明。

在這兩句中,詩的結構性相當明顯。一個是天空被分成藍天和白雲的對立結構,彼此可以收到陪襯的效果,使得兩造顯得更為分明;一個是靜﹝藍天﹞和動﹝白雲﹞的對立性結構,可以發揮反襯的效果,使靜更靜,動更動。結構會形成詩的戲劇性,也使詩的畫面有了立體感。這是詩人另一種高明的修辭法。

這兩句詩是完全的,無法挑出任何的毛病。

再來是第二段

這一段的意思大抵是這樣的:「祖母的白頭髮、祖父的煙斗、姊姊的芭蕾舞衣、弟弟蹦蹦跳的木馬,都高高地懸掛在天空哪兒。」這些意思被寫成:「阿媽的白頭毛/阿公的薰嘴仔/阿姐芭蕾舞的/小弟噗噗跳的木馬/攏總懸懸掛佇天頂遐。」

這一段第一次揭開了詩人所說的「精彩畫面」,也就是眾多塊狀白雲的第一回合演出。原來藍色舞臺是無垠無際的,白雲要怎麼表現就怎麼表現,但是就在第一次,當這個小孩發現天空形成了一個畫面時,它已經有了祖母的白頭髮、祖父的煙斗、姊姊的芭蕾舞衣、弟弟蹦蹦跳的木馬這些形狀。這一段揭露了詩中所說的「」,也就是第一次揭開小孩的整個天空世界。我們說,當小孩在它的目力所及的及地方做思考時,也就是在進行它的另一種遊戲﹝小孩的活動就是遊戲﹞,但是所謂的遊戲,也絕非無意義。小孩的投射力一向強大,它會用芭比娃娃的哭餓來指涉自己的哭餓,甚至為娃娃穿美麗的衣裳,無非都是投射自己於對象上。在這種情況下,白雲就會成為它投射的媒介。果然,這些白雲經過投射後,終於產生一番豐富的內涵,它們原來都變成地面上家族成員身上的物件,而且可以很清晰的指出是哪些物件。說是家族成員的物件,也可以代表這些家族成員本身,白頭髮可以代表祖母,煙斗可以代表祖父,木馬可以代表弟弟……。並且雖然這是一個高高懸掛的天空世界,卻與地面上的世界一模一樣,原來是一個由家人構成的的世界。小孩複合了天和地,形成一個圓滿封藏的家族世界,小孩就置身其間,它成為家族成員圍繞保護的個體,且安然地棲居在這個世界之中。短短的4行文字,詩人為我們揭蔽,叫我們看見小孩世界裡具體的內容。可說是乾脆明確,毫不拖泥帶水。

在修辭法上,它先使用了省略法,換句話說,詩人認為小孩的世界可能比她所寫的還多。因為,真正有多少白雲的形象,是不容易斷定的。也許還包括了「母親的」「「阿姨的」「叔叔的」……,只是因為這是一首詩,不能通通展示,詩人就將其餘的刪掉。我們可以設想,還有更多的形狀沒有被表達,它蘊藏在詩本身裡頭,這是毫無疑問的。

另外,作者又使用了修辭上的「排列法」,將這些意象並比排列。我們注意到,詩人為什麼要這樣排列?這裡有最少有作者的兩個目的:它的第一個目的是造成音樂性:在這一段的前兩句中,都是6個字,排成「○○○的○○」這種樣子;後兩句是8個字,排成「○○○○○的○○」的樣子,結果由於句法字數的重複,就帶來音樂性。我在上文提過,小孩喜歡重複唸誦簡單的句子,因為重複會帶來音樂和律動,換句話說,詩人在這裡正確的把握了小孩的天真和童趣,深入了解小孩的語言習慣,所以他才使用了這種排列法,這一點說明了詩人對小孩有高超理解力。

第二個目的是激發我們回到童年的世界中去:這些意象對於我們大人來說是永遠的鄉愁,當我們長大時,在我們的大腦中,已經很難蜂擁出現這些意象,它們離我們越來越遠,甚至被我們遺忘,當我們看到詩人把這些東西湊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先感到驚訝,接著就被帶回到孩童時候的境況之中,回到了我們鄉愁的極深地帶。這是詩的一種奧秘:當詩人表達一個境界時,憑藉的不是一種說明或敘述,而是「呈現」那些物象﹝意象﹞於我們眼前,當我們讀者接觸到這些物象時,我們和詩人同樣的感情經驗就被召喚出來,還原到詩人所要傳達的那個境界,造成詩人和讀者在境界上的合一,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詩人T.S.艾略特說這叫做「客觀投影﹝objective correlative﹞」。在這裡,詩人故意密集呈現蜂擁的意象,叫我們剎那回到童年歲月裡的家人世界,那就是故鄉,也是另一個母腹。這是詩人在意象運用上的一種勝利。【待續】

檢視次數: 365

胡長松在10:18pm對2010 四月 14的評論
宋老師, □的所在若改以" "之間的空格代替, 就是你欲愛的效果. 符號""之間就是我晉前講的〔全形的空白〕,一般佇輸入法揀全形,ji2空白鍵,彼个lang3格就是〔全形的空白〕。你嘛會使直接copy我遮所寫的" "之間的空格,貼佇原本□的所在試看覓。
宋澤萊在11:34pm對2010 四月 14的評論
我會試試看,不過放一個正方形也很好看,效果不錯。
我在﹝一﹞那篇文章的意見欄又寫了海德格的晚期思想給你,很有趣的思想,你看看。

意見

您必須是成員才能發表評論!

加入 台文戰線聯盟

© 2024   Created by 胡長松.   管理小組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